词典 例禁 例禁的意思
jìn

例禁

简体例禁
繁体
拼音lì jìn
注音ㄌㄧˋ ㄐ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组词】:例证。例题。举例。例句。例如。(2) 规定。【例句】: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例。凡例。条例。破例。发凡起例。(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组词】:例会。例假。例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组词】:事例。病例。案例。

jìn jīn,(1) 受得住,耐久。【组词】: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2) 忍耐,制止。【例句】:不禁笑起来。(1) 不许,制止。【组词】: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2)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组词】:犯禁。违禁品。(3) 拘押。【组词】:囚禁。监禁。禁闭。(4)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组词】: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5)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组词】:禁地。禁区。(6) 避忌。【组词】:禁忌。

基本含义

禁止和允许的例子或规定。

例禁的意思

例禁 [lì jìn]

1. 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

例禁 引证解释

⒈ 谓条例中所明令禁止者。

《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因事饮用本司官吏筵会,有违例禁,罪过原免难同宾主宴乐,古今通礼。”
《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


例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例禁释义:法规明令禁止的事情:有干例禁。
    • 2.
      诉辩释义:亦作“诉辨”。 申诉并辩白。《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清史稿·文苑传一·钱谦益》:“凤阳 巡抚 陈之龙 获 黄毓祺,谦益 坐与交通,詔总督 马国柱 逮讯。谦益 诉辨,国柱 遂以 谦益、毓祺 素非相识定讞。”《新华月报》1952年第9期:“在法庭上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辩。”
    • 3.
      钱荒释义:谓钱少不敷流通。宋 苏轼《上吕仆射浙西灾伤书》:“去岁恩旨宽减上供额米三分之一,而户部必欲得见钱,浙中 遂有钱荒之忧。”《宋史·食货志下二》:“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清 夏燮《中西纪事·洋药上税》:“出口之例禁者如铜钱、米穀、豆石之等,约内所载,悉宽其禁,以致昔日银荒,今日钱荒,两受其敝。”
    • 4.
      香色释义:⒈芳香和颜色。唐 白居易《吴樱桃》诗:“含桃最説出 东吴,香色鲜穠气味殊。”唐 薛能《桃花》诗:“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⒉茶褐色。清 昭槤《啸亭续录·香色定制》:“国初定制,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如:香色礼帽。

例禁(lij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例禁是什么意思 例禁读音 怎么读 例禁,拼音是lì jìn,例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例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