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游龙 游龙的意思
yóulóng

游龙

简体游龙
繁体游龍
拼音yóu lóng
注音ㄧㄡˊ ㄌ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óu,(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组词】:游泳。游水。(2) 从容地行走。【组词】: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游记。游说(shuō)。游山玩水。(3) 〈书〉交往,来往。【组词】:交游。(4) 不固定。【组词】: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5) 河流的一段。【组词】:上游。中游。下游。(6) 姓。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物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地行动。

游龙的意思

游龙 [yóu lóng]

1. 游动的蛟龙。

3. 荭草的别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陈藏器曰:“天蓼即水荭,一名游龙,一名大蓼。”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郑玄笺、孔颖达疏。

游龙 引证解释

⒈ 游动的蛟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 濯龙 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游龙戢渊鳞,翔鷺振云翮。”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其继也,若游龙之行空,长虹之逶迤。”

⒉ 荭草的别名。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 郑玄 笺、 孔颖达 疏。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 陈藏器 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龙,一名大蓼。”

⒊ 游动的龙。比喻姿态婀娜。

《古文苑·宋玉<舞赋>》:“軆如游龙,袖如素蜺。”
章樵 注:“《神女赋》:‘蜿若游龙。’言其轻举也。”
《文选·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李善 注:“翩翩然若鸿雁之惊,婉婉然如游龙之升。”
《隶释·魏修孔子庙碑》:“虽 大晧 游龙以君世, 虞氏 仪凤以临民……尚何足称於 大魏 哉!”

⒋ 喻良马。

《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游龙曜路,歌吹盈耳。”
李善 注:“《周礼》曰:凡马八尺为龙。”
元 耶律楚材 《扈从羽猎》诗:“湛然 扈从 狼山 东,御闲天马如游龙。”


国语词典

游龙 [yóu lóng]

⒈ 比喻众多壮盛。

《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⒉ 植物名。蓼科蓼属,一年生大草本。高二尺,密布白色绒毛。叶互生,具长柄,花红色或白色。主供栽培观赏用。


游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真释义: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 汉 茅盈、茅固、茅衷 兄弟隐于 茅山 得道成仙,后 晋 之 杨羲、许穆、许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因合称“七真”。唐 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 茅、二 许、一 杨、一 郭,是为七真。”唐 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 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 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 马丹阳、邱长
    • 2.
      冈岭释义:山岭。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宋 元嘉 十六年,立 巴陵郡。城跨冈岭,滨阻三江。”唐 张说《游龙山静胜寺》诗:“鬱茀吐冈岭,微蒙在烟雾。”宋 苏轼《放鹤亭记》:“彭城 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 3.
      凤尾释义:⒈凤凰的尾羽。 引申为秀美的细纹。唐 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唐 皮日休《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⒉对科第排尾的美称。唐 黄滔《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⒊指凤尾草。宋 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明 张宁《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⒋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宋 仲殊《玉楼春》词:“黄梅雨
    • 4.
      剑术释义:武术器械练习之一。剑有长穗剑和短穗剑。剑柄短,刃长,有双锋。剑法有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挂、撩等。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剑若游龙”“剑若飞凤”是剑术的基本风格。
    • 5.
      发人深省释义:也作发人深醒。启发人们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省(xǐng):思考,检查。
    • 6.
      沈玉释义:指古代祭水时,把玉沉于水中。《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 伐 齐,将济 河,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沉玉而济。”元 陈赓《游龙祠》诗:“騫菱沉玉答灵貺,割牲釃酒传巫言。”清 龚自珍《定风波》词:“燕子磯 头擫笛吹,平明沉玉大王祠。”
    • 7.
      游龙戏凤释义:在古代封建时的皇帝(龙),在民间巡游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子,名字中带有(凤),后人称这次巡游为游龙戏凤!
    • 8.
      濛笼释义:蒙胧。唐 欧阳詹《回鸾赋》:“濛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
    • 9.
      瑶瓮释义:⒈亦作“瑶罋”。 玉瓮。亦用作酒瓮的美称。《左传·昭公七年》:“燕 人归 燕姬,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唐 杜牧《宴毕殿前谢辞》:“酒倾瑶罋,食置雕盘。”宋 毛滂《剔银灯·同公素赋》词:“瑶瓮酥融,羽觴蚁闹,花映 酃湖 寒緑。”⒉比喻围合如瓮的山。金 元好问《游龙山》诗:“金城偃蹇不得上,瑶罋回合如相留。”
    • 10.
      白冢释义:传说中的白色古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居庸关 西。阿英《游龙戏凤》:“据 北京 掌故书载:‘明武宗 微行 大同,得酒家女 李凤,返 京 时,至 居庸关 病殁,因葬之关西,草生其上皆白,故俗称白冢。’”
    • 11.
      脩谒释义:犹晋谒,拜见。 《三国志·陈武传》:“陈武 字 子烈,庐江 松滋 人。孙策 在 寿春,武 往脩謁。”元 麻革《游龙山记》:“今年夏,因赴试 武川,归道 浑水,脩謁于 玉峰先生 魏公。”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陆相扆 有士子脩謁,命酌,辞以不饮。”
    • 12.
      説本释义:评话或评弹演员演唱故事所用的底本。阿英《游龙戏凤》:“故事的说本不一。”
    • 13.
      车水马龙释义:《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 14.
      车龙马水释义: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15.
      逾量释义:亦作“踰量”。超过限度。晋 陆机《豪士赋》序:“圣人忌功名之过己,恶宠禄之踰量,盖为此也。”清 厉鹗《八月十八日同丁敬身游龙华寺》诗:“惊喜极逾量,綫路怵子细。”林纾《答周生书》:“足下重我爱我,遂有逾量之誉。故不敢不辨。”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不料一部分的青年不相信,给我开了几次送别会,演说,照相,大抵是逾量的优礼。”
    • 16.
      风壤释义:犹风土。 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北齐 裴让之《公馆宴酬南使徐陵诗》:“方域殊风壤,分野各星辰。”唐 杜甫《野望》诗:“云山兼五岭,风壤带 三苗。”金 麻革《游龙山记》:“自 雁门 踰 代岭 之北,风壤陡异,多山而阻。”
    • 17.
      风雅释义:⒈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 亦用以指代《诗经》。汉 班固《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清 王晫《今世说·文学》:“曹秋岳 称 李天才 长律诗云:《风》《雅》以来,仅有斯製。”⒉指诗文之事。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五代 齐己《送僧游龙门香山寺》诗:“且寻风雅主,细看 乐天 真。”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黔中 某孝廉以博学高才,主持风雅。”
    • 18.
      飞燕游龙释义:像飞燕一样地轻快,像游龙一样地柔曲。 形容体态轻盈柔美。
    • 19.
      香地释义:指佛地。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鸣银鼓於宝坊,转金轮於香地。” 唐 武三思 《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凤驾临香地,龙舆上翠微。”
    • 20.
      马如游鱼释义: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同“马如游龙”。

游龙(youl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游龙是什么意思 游龙读音 怎么读 游龙,拼音是yóu lóng,游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游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