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 [zá huò]
1. 各种各样的生活日用品。
例杂货店。
英[sundry goods;]
杂货 引证解释
⒈ 百货;各种日用零星货物。
引《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与 佗卿 屈指计见钱三亿餘万,餘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紵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仍令依当处堪纳两税,匹段及杂货估价,计折输纳。”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夫妻两口,开个六陈舖儿。虽则糶米为生,一应麦荳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家道颇颇得过。”
国语词典
杂货 [zá huò]
⒈ 各种日用零星货物。
引《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由福州雇定了敝国一只来板船,装载杂货,运到此处。」
《老残游记·第九回》:「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
杂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中释义:宋 朝地方政府向朝廷缴纳钱物称“入中”。宋 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杂钞及杂货。”《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己亥,詔三司,河北 入中粮草復行见钱法。”
- 2.
利巴释义:方言。外行。《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这样 南京 的杂货原是没有行款的东西,一倍两倍,若是撞见一个利巴,就是三倍也是不可知的。”
- 3.
卖查梨释义:⒈亦作“卖楂梨”。原为一般专走妓院卖糖食杂货的小贩的叫卖声,因其兜揽生意时常陪笑脸,故转指笑脸奉承。有时亦含轻薄、无规矩的意思。⒉冒充,欺骗。
- 4.
听说听道释义:方言。 顺从;听话。山东梆子《墙头记》第一场:“丈夫贩卖杂货耍秤杆儿为业,虽说对人有点刁钻古怪,对我可是听说听道的。”蒋子龙《燕赵悲歌》十六:“他所了解的 武新耕 还是五、六年前那个 大赵庄 的党支部书记,听说听道,他怎么拨拉就怎么转。”
- 5.
唤娇娘释义:旧时卖闺房杂货者手摇的响器。 以一小铜锣置于金属圈中,圈上系小锤,有柄,摇之丁丁作声。
- 6.
士多布释义:“士多”是英文“store”的译音。 是小杂货店的意思。
- 7.
士多释义:方言。英语store的音译。商店;杂货店。
- 8.
多用途货船释义:既能载运普通件杂货,也能载运散货、大件货和一部分集装箱以及冷藏货的货船。通常为双甲板、尾机型和大舱口,并配有大起重量的回转式起重机,以装卸集装箱。对货物品种适应性强,营运经济性较好。
- 9.
干货船释义:以载运干燥货物为主的货船。分为散货船和杂货船两类。前者专载运散装货物,如矿石、煤、散粮等;后者以装运成包、成捆、成桶等杂件货为主,也可装运某些散装货。
- 10.
摆摊释义:在街边或市场上陈列货物出售。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门摊税》:“凡城市临街、舖面前隙地,有支棚摆摊,卖杂货生理者,晚则收归,早则舖设。”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街上全是泥,你怎么摆摊子呢?”
- 11.
日杂释义:日用杂货。
- 12.
星货铺释义:⒈见“星货铺”。⒉亦作“星货舖”。犹杂货店。
- 13.
本铺释义:这个铺子。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门摊税》:“凡城市临街舖面前隙地,有支棚摆摊卖杂货生理者……本舖既索地租,而官又分其微获,将安忍乎?”
- 14.
杂件释义:杂货;各种小用品。
- 15.
杂卖释义:指杂货小商贩。
- 16.
杂货店释义:出售杂货的商店。
- 17.
杂货释义:各种零星的生活日用品:杂货店。
- 18.
牣积释义:堆积。 《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是岁,帝造 万金堂 於 西园,引司农金钱、繒帛牣积堂中。”明 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一:“其他布绢上绵漆室紵蜡朱砂杂货牣积,亦 梁 董 之亚矣。”
- 19.
瓦市释义:宋、元、明 都市中娱乐和买卖杂货的集中场所。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酒楼》:“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駢闐如此。”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纔离瓦市,恰出茶房,迅指转过翠红乡。”明 汤显祖《牡丹亭·索元》:“俺这一带舖子都没有,则瓦市 王大姐 家歇着番鬼子。”
- 20.
瓦肆释义:也叫瓦市、瓦子。宋、元、明都市中的娱乐和买卖杂货的场所。其中有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场子,称勾栏,可表演戏曲、歌舞、杂技等。还有卖药、杂货、饮食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