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律令 律令的意思
lìng

律令

简体律令
繁体
拼音lǜ lìng
注音ㄌㄩˋ ㄌ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lìng líng lǐng, ◎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2) 古代官名。【组词】:县令。令尹。尚书令。(3) 使,使得。【组词】:令人兴奋。(4) 时节。【组词】:时令。节令。(5) 美好,善。【组词】: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组词】: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组词】:小令。如梦令。

基本含义

指法律和法令。

律令的意思

律令 [lǜ lìng]

1. 律度法令;法规。

[laws and decrees; command; order;]

律令 引证解释

⒈ 法令。

《史记·孝文本纪》:“请奉詔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纂修》:“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律以齐之於后。”
严复 《吴芝瑛传》:“且朝廷律令,固无不许掩瘞罪骸明文。”

⒉ 指一般的法则、规律。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惟以此奉答。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原来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如 陈炯明 之反动与 冯自由 之捣乱,便是这条定律下的例证。”

⒊ 道教称迅速善走的神。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律令 是雷边捷鬼,学者岂不知之,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走也。”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又飞符一道,差那 律令大神,逕到 雷神 处投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雷部鬼 律令 行最疾,何不遣取?”


国语词典

律令 [lǜ lìng]

⒈ 法律条令。

《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⒉ 十二音律的法令。

《汉书·卷四二·任敖传》:「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


律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赦释义: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 2.
      三长月释义: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宋 洪迈《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长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纪,其著之律令,谓之三长月,则始於 唐 ……《鼠璞》云:‘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节镇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参阅《释氏要览·杂记》。
    • 3.
      丧律释义:谓丧失军纪,军中律令不行。多用为军事失利的婉辞。
    • 4.
      六案释义:宋 于州、县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六个办事机构,称“六案”。《宋史·徽宗纪二》:“﹝ 崇寧 四年﹞令州县倣尚书六曹分六案。”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可又奉官人委付将六案掌,有公事怎敢仓皇。”明 硕园《还魂记·仆侦》:“解上 江西 提刑廉访司,问那六案都孔目:‘这男女应得何罪?’六案请了律令,禀復道:‘但偷坟见尸者,依律一秋。’”
    • 5.
      关谘释义:⒈征询。《南齐书·郁林王纪》:“乃谋出 高宗 於 西州,中勑用事,不復关諮。”《南齐书·江祏传》:“高宗 虽顾命羣公,而意寄多在 祏 兄弟。至是更直殿内,动止关諮。”⒉禀报请示。《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军兴以来,处事不用律令,竞作新意,临事立制,朝作夕改,至於主者不敢任法,每輒关諮,非为政之体也。”
    • 6.
      典律释义:⒈典章律令。《后汉书·儒林传·宋登》:“顺帝 以 登 明识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转拜侍中。”⒉主管音律。《宋书·律历志上》:“灵帝 熹平 六年,东观 召典律者太子舍人 张光 等问準意。”
    • 7.
      典文释义:⒈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⒉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⒊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 梁 沉约《上宋书表》:“自 永光 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 8.
      再赦释义:⒈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免除刑罚的第二种人,即八十以上的老年人。《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参见“三赦”。⒉指两次赦免犯人。《新唐书·刑法志》:“﹝ 太宗 ﹞尝谓羣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於幸免也。’”
    • 9.
      写移释义:汉 代拟定和发出文件谓之写移。《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居延 都尉卒人写移如律令。”汉《张景造土牛碑》:“延熹 二年八月十七日甲申…… 宛 令右丞慴告追皷贼曹掾 石梁 写移,遣 景 作治五驾瓦屋二间。”
    • 10.
      军爵律释义: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共两百零一枚简、律文一百零八条,为秦代商鞅所制定,商鞅变法时所做律令。
    • 11.
      军规释义:治军的法规律令的统称;军纪。
    • 12.
      刊修释义:修正。 《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四年》:“四年春,正月,丙戌,贾充 等上所刊修律令。”宋 王禹偁《进端拱箴表》:“官在諫垣,未甞有一言裨补;职当史笔,未甞有一字刊修。”
    • 13.
      删定官释义: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
    • 14.
      删定曹释义:古代官署名,负责修改及审定律令。
    • 15.
      删定郎释义: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
    • 16.
      删缉释义:修订编辑。《旧唐书·刑法志》:“至 仪凤 中,官号復旧,又敕左僕射 刘仁轨 、右僕射 戴至德 ……删缉格式。”《旧唐书·刑法志》:“ 酸枣 尉直刑部 俞元杞 等,共加删缉旧格式律令及敕,总七千二十六条。”
    • 17.
      北魏律释义: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和南朝的律令,先后经过九次修订法律。
    • 18.
      古律释义:⒈指古乐律。古代认为度量衡之制起于乐律。⒉指古时的律令。
    • 19.
      古法释义:⒈旧法;古代刑法律令。《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吴王 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於古法当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邦昌 在古法当诛,今贷与之生足矣。”⒉古代法度规范。《汉书·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灭古法。”晋 陶潜《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製。”唐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楚 僧 怀素 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餘。”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餘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⒊传统的法术或方法。宋 陈师道《五言贺雨》诗:“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鲁迅
    • 20.
      周律释义:周 代法度、律令。

律令(lv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律令是什么意思 律令读音 怎么读 律令,拼音是lǜ lìng,律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律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