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膳 [chè shàn]
1. 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彻膳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引《诗·大雅·云汉》“膳夫左右” 毛 传:“膳夫彻膳,左右布而脩。”
孔颖达 疏:“膳夫之官,减撤王之膳食。”
《后汉书·伏湛传》:“夫一穀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飢,柰何独饱?”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争臣七人而止,诸侯争臣五人而止。至於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彻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升释义:⒈不登堂。 《仪礼·聘礼》:“主人不筵几、不礼面、不升、不郊劳。”贾公彦 疏:“不升者,谓私覿庭中受之不升堂。”⒉犹不登。收成不好。《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年不升,告糴诸侯。”《后汉书·何敞传》:“一穀不升,则损服彻膳。”
- 2.
保傅释义:⒈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战国策·秦策三》:“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汉 贾谊《治安策》:“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南史·诸炤传》:“炤 少有高节,王俭 尝称才堪保傅。”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固当引为己咎。”⒉教导,辅佐。《新唐书·褚遂良传》:“自古宗姓无良,则倾败相仍,公等为我柬贤者保傅之。”
- 3.
彻膳释义: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诗·大雅·云汉》“膳夫左右”毛 传:“膳夫彻膳,左右布而脩。”孔颖达 疏:“膳夫之官,减撤王之膳食。”《后汉书·伏湛传》:“夫一穀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飢,柰何独饱?”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争臣七人而止,诸侯争臣五人而止。至於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 4.
损服释义:谓减少或降低所用衣服、车马的规格,以示俭约。《汉书·谷永传》:“古者穀不登亏膳,灾娄至损服,凶年不塈涂,明王之制也。”《后汉书·何敞传》:“《礼》,一穀不升,则损服彻膳。”李贤 注:“损服,减损服御。”
- 5.
膳服释义:饮食和服用。 亦泛指衣食所需。《周礼·天官·大府》:“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后汉书·安帝纪论》:“孝安 虽称尊享御,而权归 邓氏,至乃损彻膳服,克念政道。”唐 韩愈《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疎。”
- 6.
避正殿释义: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