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调鼎 调鼎的意思
tiáodǐng

调鼎

简体调鼎
繁体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注音ㄉㄧㄠˋ ㄉㄧ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iào tiáo zhōu, ◎ 朝,早晨。【例句】:《广韵·平尤》:“调,朝也。”

dǐng,(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 锅。【组词】:鼎罐。鼎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基本含义

指调整权力、地位或职务。

调鼎的意思

调鼎 [tiáo dǐng]

1. 烹调食物。

2. 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4. 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调鼎 引证解释

⒈ 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⒉ 喻任宰相治理国家。

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⒊ 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国语词典

调鼎 [tiáo dǐng]

⒈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

《旧唐书·卷一七〇·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
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调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受脤释义:⒈古代出兵祭社,其名为宜。祭毕,以社肉颁赐众人,谓之受脤。《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杜预 注:“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也。”⒉称受命统军为“受脤”。《后汉书·皇甫嵩朱俊传论》:“皇甫嵩、朱儁 并以上将之略,受脤仓卒之时。”唐 钱起《送王相公赴范阳》诗:“受脤仍调鼎,为霖更洗兵。”明 尹耕《上谷歌》:“时名受脤当关将,岁德临分破阵年。”清 钮琇《觚賸·圆圆》:“天子尚隆推轂之仪,将军独耑受脤之柄。”
    • 2.
      烹鲜释义:⒈语本《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烹鲜之戒,不欲其烦。”唐 李颀《赠别穆元林》诗:“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陪福帅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词:“调鼎他年事,妙手着烹鲜。”参见“烹小鲜”。⒉烹鱼。唐 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嘉客。”
    • 3.
      薨逝释义:犹薨殂。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余己未同年,多出任封疆,内调鼎鼐者,可谓盛矣。近都薨逝,惟余以奉母故,空山独存。”欧阳予倩《黛玉焚稿》第二场:“﹝ 贾政 ﹞还有一层难处,贵妃薨逝,宝玉 应有九个月的功服,此时也难娶亲。”
    • 4.
      衙官释义:⒈刺史的属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刺史领使,则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军衙推。”⒉泛指下属小官。宋 周紫芝《竹坡诗话》:“张文潜 云:‘调鼎当年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此虽未及 东坡 高妙,然犹可使 和靖 作衙官。”清 赵翼《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屈 宋 詎称衙官职,欒 郤 翻充皂隶户。”参见“衙官屈宋”。
    • 5.
      调鼎释义:⒈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唐 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⒉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唐 孟浩然《都下
    • 6.
      连鱼释义:即鲢鱼。清 无名氏《调鼎集·水族有鳞部·连鱼》:“﹝连鱼﹞喜同类相连而行,故名。”清 顾禄《桐桥倚棹录·市荡》:“每岁寒冬起荡,如青鱼、连鱼、鯇鱼等,亦艇载而出。”
    • 7.
      野褐释义:粗布衣服。 指平民。宋 陆游《感事》诗:“衲衣先世曾调鼎,野褐家声本珥貂。”元 陈樵《玉雪亭》诗之五:“回屏纹细裁龟甲,野褐年深补鹤翎。”
    • 8.
      风月所释义:即风月场。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风月所得清白,雨云乡无粘带,烟花寨耳根清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我向这花柳营调鼎鼐,风月所理阴阳。”参见“风月场”。
    • 9.
      鼎味释义:⒈鼎中美食。⒉相传商武丁问傅说如何治理国家,傅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
    • 10.
      鼎饪释义:相传 商 傅说 以调鼎烹饪之事向 武丁 喻说治国之理。后遂以“鼎飪”喻治理国政或治国的大臣。唐 康骈《剧谈录·刘相国宅》:“虽謫居累年,再昇鼎飪,姦邪之口不能掩其善。”《旧唐书·贾耽传赞》:“元靖 訏謨,真谓纯儒,手调鼎飪,心运地图。”宋 叶适《寄李季章参政》诗:“已著鼎飪利,不共水火争。”

调鼎(diao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调鼎是什么意思 调鼎读音 怎么读 调鼎,拼音是tiáo dǐng,调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调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