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山大川 名山大川的意思
míngshānchuān

名山大川

简体名山大川
繁体
拼音míng shān dà chuān
注音ㄇ一ㄥˊ ㄕㄢ ㄉㄚˋ ㄔㄨㄢ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chuān,(1) 河流。【组词】:名山大川。川流不息。(2) 平原,平地。【组词】:平川。米粮川。(3) 〔川资〕旅费。(4) 特指中国四川省。【组词】:川剧。川菜。川贝。

基本含义

指有名的山川,也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或者形势重要。

名山大川的意思

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1. 颇具名胜的大山以及闻名的江河。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礼记》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名山大川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大山大河。

《书·武成》:“所过名山大川。”
孔 传:“名山, 华岳 ;大川, 河。”
《后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要学 太史公 读书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师益友。”
碧野 《富春江畔》:“一个国家的庄严美丽,不仅仅是出自她的大自然风貌,诸如名山大川,物产丰富,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她的文化的辉煌,并由此而产生的民族的自豪和人民高尚的情操。”


国语词典

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⒈ 著名的高山与河流。

《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名山大川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三山五岳释义: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 2.
      名山胜川释义: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 3.
      名山胜水释义: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 4.
      名胜古迹释义: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 5.
      洞天福地释义: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现泛指名山胜境。
    • 6.
      福地洞天释义: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 7.
      锦绣河山释义:也说锦绣江山。 指美好壮丽的国土。

名山大川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穷山恶水释义: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把穷山恶水改造成了米粮川。

名山大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遐方絶域释义:边远偏僻的地区。宋 李清照《<金石录>後序》:“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絶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山海經》之稱 禹 也,名山大川,遐方絶域,固本治水作貢之文。”亦作“遐方絶壤”。宋 陆游《上殿札子》之三:“慶歷、皇祐 之盛,復見於今,雖遐方絶壤,皆當梯航而至矣。”
    • 2.
      会朝释义:⒈诸侯或群臣朝会盟主或天子。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会朝,礼之经也。”孔颖达 疏:“会以训上下之则,朝以正班爵之义,是会朝为礼之常法也。”唐 韩愈《董公行状》:“初,公为宰相时,五月朔会朝,天子在位,公卿百执事在廷。”⒉指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明 张煌言《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是以昔王十二年会朝方岳,而又敛时锡福。”⒊犹一朝,一旦。《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会朝清明。”毛 传:“会,甲也。不崇朝而天下清明。”陈奂 传疏:“会,古外切……会、甲双声通义是也……甲者十之首,一者数之始。《传》
    • 3.
      司马迁释义:(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采访遗闻逸事,考察古迹,搜集了丰富史料。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后因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还与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 4.
      名山释义:著名的大山:名山大川。
    • 5.
      嘉澍释义:好雨;及时雨。《东观汉记·顺烈梁后传》:“顺帝 阳嘉 元年立为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后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李贤 注引《说文》:“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 6.
      常奉释义:⒈指固定的奉祀者。《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杜预 注:“奉之无常人,言唯德也。”⒉谓定期祭祀。《史记·封禅书》:“及 秦 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 7.
      拜璧释义:春秋 时,楚共(恭)王 有宠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 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请神择定,并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祭毕,密埋璧于祖庙厅堂里,令五子斋,并以次第入拜。结果,小儿子几次跪拜都压在璧纽上,后继位为 楚平王。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后因以“拜璧”为立太子的典故。唐 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何悟藏环早,纔知拜璧年。”
    • 8.
      游历释义:到远地游览:游历名山大川。
    • 9.
      玉膏释义:⒈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 《山海经·西山经》:“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 是食是饗。”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汉 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 无名氏《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絶胜 裴航 碾玉膏。”⒉喻美酒。宋 苏轼《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
    • 10.
      登临释义: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登临名山大川,饱览壮丽景色。
    • 11.
      皇天上帝释义:天帝,上帝。《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下》:“成帝 建始 二年,罷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長安 南郊。”
    • 12.
      羣庙释义:诸宗庙。《孔丛子·巡守》:“命有司告羣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
    • 13.
      群庙释义:诸宗庙。《孔丛子·巡守》:“命有司告羣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

名山大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遐方絶域释义:边远偏僻的地区。宋 李清照《<金石录>後序》:“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絶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山海經》之稱 禹 也,名山大川,遐方絶域,固本治水作貢之文。”亦作“遐方絶壤”。宋 陆游《上殿札子》之三:“慶歷、皇祐 之盛,復見於今,雖遐方絶壤,皆當梯航而至矣。”
    • 2.
      会朝释义:⒈诸侯或群臣朝会盟主或天子。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会朝,礼之经也。”孔颖达 疏:“会以训上下之则,朝以正班爵之义,是会朝为礼之常法也。”唐 韩愈《董公行状》:“初,公为宰相时,五月朔会朝,天子在位,公卿百执事在廷。”⒉指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明 张煌言《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是以昔王十二年会朝方岳,而又敛时锡福。”⒊犹一朝,一旦。《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会朝清明。”毛 传:“会,甲也。不崇朝而天下清明。”陈奂 传疏:“会,古外切……会、甲双声通义是也……甲者十之首,一者数之始。《传》
    • 3.
      司马迁释义:(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采访遗闻逸事,考察古迹,搜集了丰富史料。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后因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还与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 4.
      名山释义:著名的大山:名山大川。
    • 5.
      嘉澍释义:好雨;及时雨。《东观汉记·顺烈梁后传》:“顺帝 阳嘉 元年立为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后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李贤 注引《说文》:“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 6.
      常奉释义:⒈指固定的奉祀者。《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杜预 注:“奉之无常人,言唯德也。”⒉谓定期祭祀。《史记·封禅书》:“及 秦 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 7.
      拜璧释义:春秋 时,楚共(恭)王 有宠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 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请神择定,并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祭毕,密埋璧于祖庙厅堂里,令五子斋,并以次第入拜。结果,小儿子几次跪拜都压在璧纽上,后继位为 楚平王。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后因以“拜璧”为立太子的典故。唐 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何悟藏环早,纔知拜璧年。”
    • 8.
      游历释义:到远地游览:游历名山大川。
    • 9.
      玉膏释义:⒈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 《山海经·西山经》:“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 是食是饗。”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汉 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 无名氏《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絶胜 裴航 碾玉膏。”⒉喻美酒。宋 苏轼《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
    • 10.
      登临释义: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登临名山大川,饱览壮丽景色。
    • 11.
      皇天上帝释义:天帝,上帝。《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下》:“成帝 建始 二年,罷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長安 南郊。”
    • 12.
      羣庙释义:诸宗庙。《孔丛子·巡守》:“命有司告羣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
    • 13.
      群庙释义:诸宗庙。《孔丛子·巡守》:“命有司告羣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

名山大川造句

1.眼界要阔,踏遍名山大川

2.他怀着一腔炽热之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3.繁重的工作使他身体状况不好,他决心请假去游览名山大川,休养身体。

4.我想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可是没有钱。

5.走遍赤县神州,浏览过无数名山大川,我觉得还是自己的家乡好。

6.李白一生专爱去名山大川游历。

7.中国的名山大川举不胜举。

名山大川是什么意思 名山大川读音 怎么读 名山大川,拼音是míng shān dà chuān,名山大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名山大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