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官 [bài guān]
1. 旧时指封官。
英[offer official posts;]
拜官 引证解释
⒈ 授官。
引唐 李颀 《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诗:“吏部明年拜官后,西城必与故人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唐 制:丞郎拜官即笼门谢。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则拜舞於阶上,百官拜於阶下而不舞蹈,此亦笼门故事也。”
元 陈基 《次韵郑有道喜王季野府判南归》之一:“故人日下拜官归,河水南来似带围。”
国语词典
拜官 [bài guān]
⒈ 授官、任官。
引《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及募民有入粟者,使得拜官。」
拜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佩印释义: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唐 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诗:“闻道 百城 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唐 韦庄《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 2.
周细释义:犹周详。《太平广记》卷三二引 唐 牛肃《纪闻·王贾》:“﹝ 王贾 ﹞乃告 暹 曰:‘君有宰相禄,当自保爱。’因示其拜官歷任,及於年寿,周细语之。”《云笈七籤》卷六九:“前《寳砂》篇中略述真汞之诀而未周细。”
- 3.
平除释义:⒈平定而根除之。 ⒉拜官授职。
- 4.
往亡释义:阴阳家语。凶日名。旧历每月皆有。是日诸多禁忌。《协纪辨方书·往亡》引《堪舆经》:“往者去也,亡者无也。其日忌拜官上任,远行归家,出军征讨,嫁娶寻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丁亥,刘裕 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胡三省 注引《历书》:“二月以惊蛰后十四日为往亡日。”《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甲寅,李愬 将攻 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胡三省 注:“阴阳家之説,八月以白露后十八日为往亡,九月以寒露后第二十七日为往亡。”宋 许洞《虎钤经·出军日》:“天门日,亦谓之往亡,不可
- 5.
拜命释义:⒈谓拜谢厚命。 命,吊问之辞。《左传·庄公十一年》:“秋,宋 大水。公使弔焉,曰:‘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杜预 注:“谢辱厚命。”⒉受命。多指拜官任职。唐 岑参《送颜平原》诗:“吾兄镇 河 朔,拜命宣皇猷。”宋 王安石《贺庆州杜待制启》:“伏审拜命宸章,作藩侯閫。”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故拜命仅期月,即託疾引去矣。”
- 6.
拜官年释义:清 制,除夕清晨宫廷、官府行拜年之礼。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陞殿受贺;庶僚叩謁本管,谓之拜官年。”
- 7.
新除释义:谓新拜官职。
- 8.
横选释义:犹特选。谓未经选试而拜官。
- 9.
正拜释义:指正式拜官。
- 10.
烧尾释义:⒈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⒉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⒊喻显达。
- 11.
署拜释义:谓授职拜官。
- 12.
诏除释义:诏命拜官授职。《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宋 刘攽《贺知府某侍读启》:“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组,治任戒道,怀謁诣辞。”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读书入中祕,父子被詔除。”
- 13.
诬谮释义:进谗诬陷。《汉书·刘向传》:“显 诬譖 猛,令自杀於公车。”唐 许棠《寄建州姚员外》诗:“诬譖遭遐謫,明君即自知。”《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实 恃恩骄傲,许人荐引,不次拜官,及诬譖斥逐,皆如期而效,士大夫畏之侧目。”
- 14.
起拜释义:⒈起身下拜;起身拜谢。《汉书·佞幸传·董贤》:“单于乃起拜,贺 汉 得贤臣。”唐 于鹄《赠不食姑》诗:“见人还起拜,留伴亦开田。”《宋史·富弼传》:“英 託疾不拜。弼 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輒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 矍然起拜。”清 赵文哲《牟珠洞》诗:“卫公 失品题,米老 徒起拜。”⒉起用,拜官。《宋史·赵普传》:“安易 言其非便,请许纳铁钱,詔从之。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 定州。”参见“起用”。
- 15.
除书释义:⒈拜官授职的文书。唐 韦应物《始治尚书郎别善福精舍》诗:“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宋 陆游《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领冲佑邻里来贺谢以长句》诗:“緑章封事彻虚皇,黄纸除书降野堂。”清 赵翼《擢授贵西兵备道》诗:“天上除书恩主眷,风前残烛老亲年。”⒉选任官员的花名册。宋 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 16.
除授释义:拜官授职。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况今圣政日明,朝纲日举,每命一官一职,人皆侧耳听之。则除授之间,深宜重慎。”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德宗 躬亲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君因赴试,流落京师,以后得第,除授 钱塘 县尹。”
- 17.
青琐拜释义: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唐 罗衮《赠罗隐》诗:“向夕便思 青琐 拜,近年寻伴 赤松 游。”原注:“隐 开平 中召拜夕郎,不就。”
- 18.
驰声释义:谓声誉远播。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唐 李端《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诗:“出詔升高士,驰声在少年。”清 孔尚任《桃花扇·题画》:“自家 武林 蓝瑛,表字 田叔,自幼驰声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