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排摈 排摈的意思
páibìn

排摈

简体排摈
繁体排擯
拼音pái bìn
注音ㄆㄞˊ ㄅ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i pǎi,(1) 除去,推开。【组词】: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2) 摆成行列。【组词】:排列。排队。排字。排印。排笔。排场。(3) 排成的行列。【组词】:排头。前排。(4)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5) 练习演戏。【组词】:排戏。(6)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组词】:木排。竹排。排运。 ◎ 〔排子车〕用人力拉运东西的一种车,多用于运货。

bìn,(1) 排除,抛弃。【组词】:摈弃。摈除。摈黜(罢黜并放逐)。摈诸门外。(2) 古同“傧”,迎宾。

基本含义

指排除、摒弃。

排摈的意思

排摈 [pái bìn]

1. 排斥、摈弃。

[repel and cast away;]

排摈 引证解释

⒈ 排斥摈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齐诸儒生相 与 排摈,不容於齐。”
《汉书·主父偃传》作“排儐”。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冶城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班姬 收泪抱妾身,我曾排摈无限人。”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自 朱夫子 以至今日,以老、佛为异端,相袭而排摈之者,不知其几百年矣。”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盖其时文章界域,极可弛张,纵之则包举万汇之形声;严之则排摈简质之敍记,必有藻韵,善移人情,始得称文。”


国语词典

排摈 [pái bìn]

⒈ 排斥摈弃。

《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排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族释义:⒈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毛 传:“公族,公属。”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章炳麟《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⒉指公族
    • 2.
      共政释义:共掌政事。《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端平二年》:“了翁 在朝凡六月,前后二十餘疏,皆当世急务。帝将引以共政,而忌者相与合谋排摈之,且言 了翁 知兵体国,乃命出视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和 商 王一同掌握国家大权的还有其他一些大族的族长…… 商 王 盘庚 曾经对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讲话,指出他们的祖先和 商 的先王有‘胥及逸勤’的‘共政’关系。”
    • 3.
      排傧释义:见“排摈”。
    • 4.
      诋辱释义:诋毁侮辱。《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十数年来,以此(道学)二字禁錮天下之贤人君子,復如昔时所谓 元祐 学术者,排摈詆辱,必使无所容其身而后已,此岂治世之事哉?”
    • 5.
      齿叙释义:⒈录用。《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少与从弟 劭 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 为郡功曹,排摈 靖 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周书·武帝纪上》:“詔 魏 大统 九年以前,都督以上身亡而子孙未齿叙者,节级授官。”⒉按年龄大小定位次。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谢恩》:“拜讫,主事云:‘请诸郎君叙中外。’状元已下各各齿叙,便谢恩。餘人如状元礼。”

排摈(paib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排摈是什么意思 排摈读音 怎么读 排摈,拼音是pái bìn,排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排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