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生 [xī shēng]
1. 爱护生命。
惜生 引证解释
⒈ 爱护生命。
引晋 陶潜 《形影神》诗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於飢寒……望老大人为天地惜生,为朝廷惜福。”
惜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释义:为:作为;臣:臣子。 封建社会认为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为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
- 2.
好生之德释义:好生:爱惜生灵。 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 3.
好生恶杀释义:爱惜生命。
- 4.
小轻新释义:“小轻新”指的是一种不一样、无所畏、不妥协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简单自然的处世风格,倡导人们摆脱生活繁杂忙碌的节奏,卸下外界强加的重担,珍惜生活中的单纯美好,真诚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勇往直前追寻心中梦想。
- 5.
怀生释义:⒈安于生计。《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犯 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 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俞樾 平议:“怀,安也。言民安其生也。”⒉爱惜生命。《吴子·论将》:“果者,临敌不怀生。”清 戴震《原善中》:“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於是有怀生畏死之情,因而趋利避害。”⒊谓有生命之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类,沾濡浸润。”《隋书·音乐志下》:“罝罘斤斧,顺时令。怀生熙熙,皆得性。”
- 6.
患难相恤释义:恤:体恤,周济。 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7.
惜死释义:⒈珍惜生命,不轻于死。⒉犹怕死。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新唐书·姚崇传》:“臣非惜死,恐不益王。”《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8.
爱身释义:爱惜生命,贪生怕死。《左传·僖公九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復言而爱身乎?”唐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 9.
粉骨释义:粉身碎骨,不惜生命。 《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宋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 10.
虚掷释义:白白地丢弃、扔掉。唐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诗:“秖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罇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明 梁辰鱼《浣纱记·允降》:“看 江 东海西俱入款,是苍天赐 吴 越 国,这光阴百年难遇,岂容虚掷?”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岁月虚掷,良可浩叹!”鲁迅《华盖集续编·空谈》:“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
- 11.
蝼蚁尚且贪生释义:谓极微小的生物尚且偷生,为人则更应爱惜生命。
- 12.
贪生释义:吝惜生命(多含贬义):贪生怕死。
- 13.
采録释义:⒈采纳录用;采纳。《后汉书·陈蕃传》:“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採録,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唐 蒋防《霍小玉传》:“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採録,生死为荣。”⒉搜求摘录。明 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序》:“徒守 朱子 中年未定之説,而不復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輒採録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余因请之司寇,閲新志所未载者,为採録一编,名曰《梁溪补志存稿》,以俟后来云。”⒊采集记录。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隋 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