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肥瘠 肥瘠的意思
féi

肥瘠

简体肥瘠
繁体
拼音féi jí
注音ㄈㄟˊ ㄐ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éi,(1)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组词】: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职)。肥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肥马轻裘。(2) 土质含养分多的。【组词】:肥沃。肥美(a.肥沃;b.肥壮、丰美)。(3)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组词】:肥料。肥力。(4) 使田地增加养分。【组词】:肥田。(5)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组词】:肥大。肥瘦儿。

jí,(1) 瘦弱。【组词】:瘦瘠。(2) 土地不肥沃。【组词】:瘠土。瘠田。瘠薄。贫瘠。(3) 薄,简约。【例句】:“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

基本含义

形容土地肥沃、富饶。

肥瘠的意思

肥瘠 [féi jí]

1. 亦作“肥膌”。谓肥瘦。

2. 亦作“肥塉”。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

4. 特指字的形体复杂和简单。

肥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肥膌”。谓肥瘦。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管子·问》:“时简稽帅牛马之肥膌,其老而死者皆举之。”
唐 韩愈 《杂说》:“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
宋 黄庭坚 《书吴无至笔》:“使学书人试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无憾。”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

⒉ 亦作“肥塉”。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

《书·禹贡》“厥田惟中中” 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
《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兴起稻田数千顷,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
《旧唐书·职官志二》:“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凡给田之制有差,园宅之地亦如之。”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分遣使者按行民田,以肥瘠定其税。”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地有肥瘠,能者择焉。”
王西彦 《乡下朋友》:“主人依然兴致高旺地为客人解释着这和那,说明着田水的灌注,泥土的肥瘠和秕稂的剔拔。”

⒊ 特指字的形体复杂和简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
周振甫 注:“单复,指字的笔划少和多,构成字的瘠和肥。”


国语词典

肥瘠 [féi jí]

⒈ 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书经·禹贡》「厥田惟中中」句下汉·孔安国·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也作「肥塉」、「肥膌」。


肥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壤释义: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
    • 2.
      中中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孔 传:“赋第五。”⒉中等;一般。宋 何薳《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⒊不偏不倚貌。宋 苏辙《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 3.
      传驿释义:陆路的驿站。唐 颜真卿《银青光禄大夫康使君神道碑铭》:“﹝ 开元 ﹞三年,请归乡,敕书褒美,赐衣一袭,并杂綵等,仍给传驛至本州。”《新唐书·百官志一》:“水驛有舟。凡传驛马、驴,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数。”
    • 4.
      再易释义: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復种,故家三百畮。”贾公彦 疏:“以其地薄,年年佃百畮,废二百畮,三年再易,乃遍,故云再易也。”《汉书·食货志上》:“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 5.
      土性释义:⒈指某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性。 ⒉指土壤的燥湿、肥瘠等性质。
    • 6.
      地符释义:⒈大地的符瑞。《宋书·符瑞志中》:“赤龙、《河图》者,地之符也。”《易·繫辞上》“河 出图,洛 出书”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云:“河 以通乾出天苞,洛 以流坤吐地符。”《新唐书·陈子昂传》:“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养其羣生,顺天德,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地符升,风雨时,草木遂。”⒉宋 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宋史·食货志上二》:“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
    • 7.
      均税释义:北 宋 税制,先丈量田地,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宋史·食货志上二》:“政和 三年,河北 西路 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不下百数,及至均税,不过十等。’”宋 司马光《乞惩劝均税官吏状》:“右臣先奉勅与三司同共详定均税,已立条约,下路监施行。”
    • 8.
      方田法释义: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根据土质肥瘠分等定税。《宋史·食货志上二》:“神宗 患田赋不均,熙寧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 9.
      田方释义:宋神宗 熙宁 五年颁行方田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税。田方,一方之田。《宋史·食货志上二》:“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参见“方田法”。
    • 10.
      相地释义:⒈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⒉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 11.
      肥塉释义:见“肥瘠”。
    • 12.
      肥瘠释义:⒈亦作“肥膌”。谓肥瘦。《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管子·问》:“时简稽帅牛马之肥膌,其老而死者皆举之。”唐 韩愈《杂说》:“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宋 黄庭坚《书吴无至笔》:“使学书人试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无憾。”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⒉亦作“肥塉”。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书·禹贡》“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
    • 13.
      肥膌释义:见“肥瘠”。
    • 14.
      越人肥瘠释义:同“越瘦秦肥”。 《歧路灯》第四四回:“越 人肥瘠由他罷,秦 人各自一 關中。”《冷眼观》第一回:“詎料我伯父不但存了一個 越 人肥瘠的思想,而且深恐我父親做州縣官,設有虧空,不無累及;於是想出破壞法子來。”

肥瘠(fe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肥瘠是什么意思 肥瘠读音 怎么读 肥瘠,拼音是féi jí,肥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肥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