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勰释义:(约465-532)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 2.
文学交流释义:文学创造活动的终结,主要包括作家和读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中介的简单交流和以阅读为中介的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批评家,批评家与读者的复合交流两大环节。
- 3.
满肚子释义:充满肚皮;充满心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却装做了满肚子委屈,又带着点怒气,只説他的底下人一时贪小,不合偷了人家一根烟筒,叫人家看见了,赶到房舱里来讨去。”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好几个满肚子恶意的所谓批评家,竭力搜索,都寻不出我的真症候。”刘真《春大姐》:“他觉着有满肚子的私心话,想对大家说道说道。”
- 4.
衆喙释义:群鸟的嘴。借指各种议论。宋 刘克庄《寄徐直翁侍郎》诗之二:“忆昨纷纷众喙鸣,怪君噤齘久无声。”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上出严旨,斥 唐(唐伯元)偏见支词,挠毁盛典,於是众喙始息。”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
- 5.
衆説纷揉释义: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 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宋 司马光《进交趾献奇兽赋表》:“麟,瑞兽也,旷世而不可覿,其於经有名而无形,传记有形,而去圣久远。众説纷揉,自非圣人,莫能识其真。”亦作“众説纷紜”。《人民日报》11:“‘五四’以后……出现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批评家,各就自己的立场和爱好来‘欣赏’古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几十年之间的历史,便常出现矛盾,众说纷纭。”
- 6.
评点家释义:指以评论圈点诗文优劣为专长的人。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因此想到 宋 元 间的评点家 刘辰翁,他评点了很多书,似乎也应该在这本书里占个地位。”亦省作“评家”。《百科知识》1983年第9期:“自 李贽 之后,评家蜂起。”
- 7.
评点本释义:经人评论圈点的书本。 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不过 唐 宋 以来,诗文评确还在继承从前的传统发展着,各家文集里论文论诗之作,各家诗话,以及选本、评选本、评点本、加上词话、曲品等,数量着实惊人。”亦省作“评本”。《百科知识》1983年第9期:“自 李贽 之后,评家蜂起,评本盛行。”
- 8.
诱掖奬劝释义:引导扶持,奖励劝勉。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先生曰:‘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奬勸意多方是。’”《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安老爺 便讓 程師爺 加墨。程師爺 道:‘今日這課是老翁特地要看看他的真面目;兄弟圈點起來,誘掖奬勸之下,未免總要看得寬些,竟是老翁自己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也许是一做批评家,眼界便极高卓,所以我只见到对于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却很少见诱掖奖劝的意思的批评。”
- 9.
野兽派释义:也叫野兽主义。 法国现代画派之一。对形象简化变形,大胆运用明艳的纯色,强调色彩自身的表现性。1905年画家马蒂斯等的作品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被批评家讥笑为“一群野兽”,故名。代表人物有马蒂斯等。
- 10.
金圣叹释义:(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原名釆,字若釆,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吴县(今属江苏)人。曾批改《水浒传》《西厢记》。他作的评点,颇多合理而深刻的艺术见解,但也表现出反对梁山起义的立场。他所批改的本子也成为后世流行的版本。
- 11.
高卓释义:⒈指高超卓越的人物。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禩,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秦 功美,故列其状。”⒉高超卓越。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中》:“宋 末 严仪卿 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谢皋羽 才颇纵横,而识无足取。”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也许是一做批评家,眼界便极高卓,所以我只见到对于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⒊矗立。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岳王论》:“吴穀人 祭酒《岳忠武论》结句云:‘人间之铁案无私,语质东南山行者;天半之神旗高卓,试看大小眼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