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葬 [qiān zàng]
1. 迁移灵柩,易地埋葬。
英[rebury;]
迁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迁塟”。特指成人鳏寡者生时非夫妇,死后迁往一处埋葬,算合婚。
引《周礼·地官·媒氏》:“禁迁葬者与嫁殤者。”
郑玄 注:“迁葬,谓生时非夫妇,死既葬,迁之,使相从也。”
后谓把灵柩从原来的葬地迁移到另一地方埋葬。 北魏 无名氏 《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粤 元象 二年十月十七日,迁塟於故乡司徒公之塋。”
《元典章·吏部五·假故》:“拟得职官奔丧迁葬,人子大故,今既以人伦重事,许给假限。”
《禅真逸史》第二一回:“时值十二月十九日庚申日,正合通书腊底庚申,一切修造、迁葬、祭祀、求神俱吉。”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收其全家之尸,即典史署中掘地而瘞之,将徐谋迁葬。”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三章:“又想到为人迁葬祖坟,那责任多大!”
国语词典
迁葬 [qiān zàng]
⒈ 迁移灵柩而改葬。
引《薛仁贵征辽事略》:「父母在浅土,未曾迁葬,孝服在身,远父母坟所,乃大不称心也!」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又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迁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嫁殇释义:⒈谓男女夭亡后,生者为之议婚,嫁女而合葬之。《周礼·地官·媒氏》:“禁迁葬者与嫁殤者。”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嫁殤者,谓嫁死人也。”贾公彦 疏:“嫁殤者,生年十九已下而死,死乃嫁之。”孙诒让 正义:“此谓生时本无昏议,男女两殤,因嫁而合葬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操 幼子 仓舒 卒,操 伤惜之甚。司空掾 邴原 女早亡,操 欲求与 仓舒 合葬,原 辞曰:‘嫁殤,非礼也。’”⒉指为受聘后夭亡的女子行嫁礼和合葬。清 张惠言《江安甫葬铭》:“聘妻 吴氏,先二年死,年十有七。歙 俗嫁殤,以其丧归
- 2.
庙穴释义:塔中置放僧人遗骨的墓穴。 唐 白居易《如信大师功德幢记》:“宝历 元年某月某日迁葬于 奉先寺,祔其先师塔庙穴之上。不封不树,不庙不碑,不劳人,不伤财,唯立佛顶尊胜陁罗尼一幢。”
- 3.
攒殡释义:停柩或先殡,以待正式迁葬。
- 4.
攒瘗释义:暂时浅埋,以待迁葬。
- 5.
殂殒释义:亦作“殂陨”。死亡。《后汉书·种岱传》:“稟命不永,奄然殂殞。”《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章武 二年,追謚 皇思夫人,迁葬於 蜀,未至而 先主 殂陨。”《陈书·周弘正传》:“﹝ 弘正 ﹞卒然殂殞,朕用惻然。”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吴越武肃王庙碑》:“草草北还,旋即殂殞。”
- 6.
殡攒释义:《礼记·丧大记》:“君殯用輴,欑至于上,毕涂屋。”陈澔 集说:“輴,盛柩之车也,殯时以柩置輴上。欑,犹丛也,丛木于輴之四面,至于棺上。毕,尽也,以泥尽涂之。此欑木似屋形,故曰毕涂屋也。”后因以“殯攒”指别作屋舍停放灵柩,以待迁葬。
- 7.
移葬释义:迁葬。
- 8.
迁厝释义:犹迁葬。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东郭,承圣 末,已启求 扬都,欲营迁厝。”《南史·孝义传下·沉崇傃》:“家贫无以迁厝,乃行乞经年,始获葬焉。”唐 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糲糗无甘脂之膳,松檟闕迁厝之资。”
- 9.
迁塟释义:见“迁葬”。
- 10.
迁奉释义:奉侍灵柩迁葬。
- 11.
迁殡释义:犹迁葬。
- 12.
迁窆释义:犹迁葬。《北史·赵琰传》:“年餘耳顺,而孝思弥篤,慨岁月推移,迁窆无冀,乃絶盐粟。”唐 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某月迁窆某处,祔先塋,礼也。”《旧五代史·周书·杨淑妃传》:“时以妃丧在贼境,未及迁窆。”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然官号郡名,无不格迕;若为迁窆,则年代相去又过远,殆亦非矣。”
- 13.
遗骸释义:遗体;尸骨:生物遗骸。 迁葬烈士遗骸。
- 14.
鲁迅墓释义:在上海市鲁迅公园内。鲁迅遗体原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迁葬于此。墓用花岗石砌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穴后有壁式墓碑,上刻毛泽东的题词:“鲁迅先生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