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游民 游民的意思
yóumín

游民

简体游民
繁体遊民
拼音yóu mín
注音ㄧㄡˊ ㄇ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óu,(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组词】:游泳。游水。(2) 从容地行走。【组词】: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游记。游说(shuō)。游山玩水。(3) 〈书〉交往,来往。【组词】:交游。(4) 不固定。【组词】: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5) 河流的一段。【组词】:上游。中游。下游。(6) 姓。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指没有固定居所、流浪在外的人。

游民的意思

游民 [yóu mín]

1. 流离失所的人。

[vagrant; vagabond;]

游民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
《新唐书·康承训传》:“出金帛募兵,游民多从之。”
《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清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

⒉ 今指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本镇的现状何等危险!若是游民无赖乘机骚动,谁能去对付呢?”
指无固定职业的人。 《大戴礼记·千乘》:“太古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各安其居,乐其宫室,服事信上,上下交信,地移民在。”
王聘珍 解诂:“游民,不习士农工商之业者。”
宋 苏辙 《民政策下第一道》:“故臣欲收游民之庸调,使天下无侥倖苟免之人,而且以舒农夫之困。”
明 卢象昇 《屯政疏》:“务使所属无游民旷土,而芻粮赖以充盈。”
清 曹溶 《悯荒》诗之二:“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国语词典

游民 [yóu mín]

⒈ 古指无土可耕,无田可作的人。

《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

⒉ 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如:「无业游民」。


游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候潮释义:等候涨潮。唐 李嘉祐《送冷朝阳及第东归江宁》诗:“长安 带酒别,建业 候潮归。”唐 黄滔《送君南浦赋》:“当其繫马出船,候潮待月,低徊而少妇对景,愴恨而王孙望闕,莫不捻 嶰 竹以凄楚,拨 湘 絃而激越。”鲁迅《二心集·习惯与改革》:“今年的禁用阴历……连 上海 的无业游民,公司雇员,竟也常常慨然长叹,或者说这很不便于农家的耕种,或者说这很不便于海船的候潮。”
    • 2.
      刀客释义:⒈清 末 陕西 民间秘密团体。因会员经常佩带长约三尺、宽约二寸的关山刀子,故称。相传创立于 清 咸丰 五年(1855年)以前。其成员多属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及其他城市劳动人民和游民,长期秘密活动于 渭河 两岸和 潼关 以西、 西安 以东地区,反抗封建压迫剥削。辛亥革命时期,不少成员接受同盟会领导,多次参加武装起义,成为 陕西 光复的重要力量。后流为军阀爪牙。⒉民国 初年亦称土匪为刀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这个狗入的,不怪人都说他是刀客。”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班夜聚明散的零星刀
    • 3.
      哥老会释义:帮会的一种,清末在长江流域各地活动,成员多数是城乡游民。 最初具有反清意识,后来分化为不同支派,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 4.
      娼馆释义:妓院。《宣和遗事》前集:“近闻有贼臣 高俅、贼臣 杨戩 ……巧进佞諛,簧蛊圣德,轻屑万乘之尊严,下游民间之坊市,宿於娼馆。”
    • 5.
      小瘪三释义:⒈方言。对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年轻游民的蔑称。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撞不好,还是一个‘马路巡阅使’的小瘪三。”茅盾《子夜》十六:“马路上的小瘪三,饭可以不吃,香烟屁股一定要抽。”⒉用作詈词或昵称。
    • 6.
      惰民释义:不务正业的游民。
    • 7.
      摩登伽女释义:古 印度 摩登伽种的淫女。梵语指游民。
    • 8.
      敖民释义:游民。
    • 9.
      无业释义:⒈没有职业:无业游民。⒉没有产业或财产:全然无业。
    • 10.
      无藉之徒释义:无赖汉;游民。
    • 11.
      江湖会释义:哥老会的支派,鄂 北地区秘密社团之一。成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成员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退伍军人和无业游民。本称“九龙山”,因其讲江湖义气,故一般呼之为江湖会,有会众数千人。1902年至1903年间,江湖会密谋起义,号召“扫 清 灭洋”,事泄后其首领被杀害。武昌 起义后,江湖会亦起义响应,失败后会众受到血腥屠杀,江湖会遂解体。
    • 12.
      流氓释义:⒈原指无业游民。 现在通常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⒉放刁,撒赖,调戏猥亵等恶劣行径:耍流氓。
    • 13.
      流氓无产者释义:旧社会没有固定职业的一部分人或集团,大都是破产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也叫游民无产者。
    • 14.
      浮惰释义:⒈游荡怠惰;游手好闲。《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及西崑。”李善 注:“浮惰,浮名惰懈也。”唐 白居易《息游惰策》:“託跡於军籍释流者,可返躬於东作,欲其浮惰其可得乎?”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这样,既侵夺居民的产业,又造成浮惰的习惯。”⒉无业游民。《北齐书·儒林传序》:“游手浮惰,十室而九。”《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所得皆市井浮惰,旬日而足。”
    • 15.
      浮萌释义:游民。萌,通“氓”。
    • 16.
      混混释义:⒈同“滚滚”。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纯朴未散的状态。⒉浑浊。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亦比喻社会环境的阴暗、肮脏。⒊混杂貌。⒋指无分别、不分明貌。⒌糊里糊涂,无知无识。⒍苟且度日。⒎无业游民;流氓。⒏波浪声。参见“混混沌沌”。⒐同“滚滚”。水奔流不绝貌。⒑用以形容连续不断。
    • 17.
      游勇释义:⒈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勇,清 代指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亦泛指士兵。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今海内新遭髮捻之祸,元气已极敝矣,无业之游民,失职之游勇,伏戎於莽,纷纷皆是。”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近数十年,游勇麕集,椎埋相接,故其人最喜乱。”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⒉指失去统属而流散的兵卒。龚振黄《青岛潮·青岛问题之由来》:“是时,李秉衡 为 山东 巡抚,解散本省军队,游勇四散。”
    • 18.
      游口释义:⒈犹游民。《新唐书·萧定传》:“大历 中,有司差天下刺史治最,定 与 常州 萧復、豪州 张鎰 为第一,而劭桑稼,均赋税,业徠游口,在 鎰 復 右。”⒉河道的泄洪口。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边防》:“遂自 浮阳 至 乾寧 之塞,补坏防,开游口三十有六,瀛 莫 以通,作治之功自 韩通。”《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夏,四月,庚寅,韩通 奏自 沧州 治水道入 契丹 境,栅於 乾寧军 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 瀛 莫。”胡三省 注:“游口者,於水不至处开之,以备涨溢而洩游水也。”
    • 19.
      游民释义: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无业游民。
    • 20.
      瘪三释义: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

游民(you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游民是什么意思 游民读音 怎么读 游民,拼音是yóu mín,游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游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