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谒者 谒者的意思
zhě

谒者

简体谒者
繁体謁者
拼音yè zhě
注音ㄧㄝˋ ㄓㄜ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è,(1) 拜见。【组词】:谒见。拜谒。进谒。(2) 说明,陈述,告发。【组词】:请谒其故。(3) 请求。【组词】:谒归。谒医。(4) 名帖。【例句】:“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5) 掌管晋见的近待。

zhě,(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组词】:读者。作者。二者必居其一。来者。(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组词】:者个。者回。者番。者边走。

基本含义

指前来拜访的客人或宾客。

谒者的意思

谒者 [yè zhě]

1. 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梁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及隋皆因之。唐改为通事舍人。

2. 官名。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废。

3. 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 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6. 星名。

谒者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 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 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 陈 及 隋 皆因之。 唐 改为通事舍人。

⒉ 官名。 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 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 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 宋 以后废。

⒊ 官名。使者的别称。 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⒋ 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

⒌ 星名。

《晋书·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主赞宾客也。”


国语词典

谒者 [yè zhě]

⒈ 通报与接待宾客的近侍。

《韩非子·说林》:「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

⒉ 职官名。秦始置,替国君掌传达事宜。汉沿之,掌宾赞受事。唐时改称为通事舍人。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⒊ 星名。

《晋书·卷一一·天文志》:「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谒者,主赞宾客也。」


谒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台释义:⒈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 《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⒉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李贤 注引《晋书》:“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宋 司马光《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⒊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文选·左思<魏都赋
    • 2.
      三台五马释义:三台:原指星名,这里指尚书、御史、谒者;五马:用五匹马驾车,指太守。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 3.
      河浒释义:河边。 语本《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汉 崔瑗《河堤谒者箴》:“导 河 积石,凿于 龙门。疏为 砥柱,率彼 河 滸。”南朝 宋 鲍照《代棹歌行》:“昔秋寓 江 介,兹春客河滸。”
    • 4.
      终童释义:《汉书·终军传》载:终军,济南 人。 字 子云。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武帝 任为谒者给事中,累擢谏议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今 两广 地区)说 南越 王 入朝。南越王 愿举国内属而其相 吕嘉 不从,举兵杀王及 终军。死时年仅二十馀,时称“终童”。《汉书》有传·后因用以为称颂少年有为的典故。唐 李嘉祐《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清秀过 终童,携书访老翁。”宋 苏轼《元日次韵张子野见和》:“旧交怀 贺老,新进谢 终童。”
    • 5.
      谒者释义:⒈官名。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 及 隋 皆因之。唐 改为通事舍人。⒉官名。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 以后废。⒊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⒋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
    • 6.
      谒者仆射释义:官名。 谒者的长官。
    • 7.
      阉谒释义:官名。即 隋 唐 时所称的内谒者,系由宦官充任,为国君掌管传达,故称。
    • 8.
      阶秩释义: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唐 元稹《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制》:“或扈从於艰难之际,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旧唐书·魏玄同传》:“復患阶秩虽同,人才异等,身且滥进,鉴岂知人?”明 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而阶秩之多寡,年寿之修短,以彼较此,亦有可论。”
    • 9.
      鸿泉释义:洪水的源泉。《古文苑·崔瑗<河堤谒者箴>》:“伊昔鸿泉,浩浩滔天。” 章樵 注:“《楚词》:‘鸿泉极深,何以窴之。’”按,今本《楚辞·天问》作“洪泉”。
    • 10.
      齐冠释义:⒈又名高山冠、侧注。 本为战国时齐王所服,秦灭齐得冠,以赐谒者。后遂制为中外官、谒者、仆射之冠。⒉即斋冠。又名刘氏冠,长冠。

谒者(yez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谒者是什么意思 谒者读音 怎么读 谒者,拼音是yè zhě,谒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谒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