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望 [qīng wàng]
1. 高洁美好的名声:在郡里颇有清望。
清望 引证解释
⒈ 美好的名望。
引《北堂书钞》卷六十引 晋 山涛 《启事》:“旧选尚书郎,极清望也。”
《南史·张绪传》:“时帝欲用 绪 为右僕射,以问 王俭。俭 曰:‘ 绪 少有清望,诚美选也。’”
唐 皮日休 《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諫垣。”
王闿运 《桂阳直隶州泗洲砦陈侍郎年六十有九行状》:“丁文诚 为巡抚,有清望,重名治,尚严肃。”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七章:“两个人都是翰林院编修,都是侍讲学士,在 北京 都有清望。”
⒉ 指有清白名望的人或清白的望族。
引《晋书·杨济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 济 以武艺号为称职。”
国语词典
清望 [qīng wàng]
⒈ 清高的声望。
引《南史·卷三十一·张裕传》:「绪少有清望,诚美选也。」
唐·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
⒉ 具有清高名望的人或家族。
引《晋书·卷四十·杨骏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
《资治通鉴·卷一四〇·齐纪六·齐明帝建武三年》:「当朝贵重,所结姻㜕,莫非清望。」
清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第释义:⒈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⒉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⒊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
- 2.
佳胜释义:⒈指有名望地位的人。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流清望者谁乎?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佳胜”元 胡三省 注:“江东 人士,其名位通显於时者,率谓之佳胜、名胜。”⒉优美。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生平慕 西湖 佳胜,便於舟航,且去 白下 密邇。”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但文字佳胜,正贵其自得……各自知之,而难以告人。”⒊旧时书札问候、祝颂用语。犹言安好;犹言顺适。宋 苏轼《答苏伯固书》:“辱书,劳问愈厚,实增感概,兼审尊体佳胜。”鲁迅《书信集
- 3.
侍读释义:⒈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宋 高承《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唐明皇 开元 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闕,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 马怀素 褚元量 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如 班令史 之侍读禁中而作《白虎通》,蔡邕 之校 汉 典而作《独断》是也。”清 叶廷琯《吹网录·立忠王玙为太子》:“盖 昭成 方娠,説 侍读东宫,知其异事。”⒉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 有翰林侍读之官,明 清 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
- 4.
具瞻释义:⒈谓为众人所瞻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具,俱;瞻,视。”郑玄笺:“此言尹氏汝居三公之位,天下之民俱视汝之所为。”《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宋周必大《二志堂诗话·辨欧阳公释奠诗》:“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轻授。”明李贽《答耿中丞》:“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⒉指宰辅重臣。
- 5.
凭结释义:⒈依附结纳。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 乃説 术,乞助 景 等平定 江 东”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策 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宋书·刘敬宣传》:“高祖 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 敬宣 深相凭结,情好甚隆。”《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毅 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与尚书僕射 谢混、丹阳 尹 郗僧施 深相凭结。”⒉依傍构筑。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穀水 逕 洛阳 小城北,因阿旧城,凭结 金墉,故 向 城也。永嘉 之乱,结以为垒,号 洛阳垒。”
- 6.
清望释义:⒈美好的名望。《北堂书钞》卷六十引 晋 山涛《启事》:“旧选尚书郎,极清望也。”《南史·张绪传》:“时帝欲用 绪 为右僕射,以问 王俭。俭 曰:‘绪 少有清望,诚美选也。’”唐 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諫垣。”王闿运《桂阳直隶州泗洲砦陈侍郎年六十有九行状》:“丁文诚 为巡抚,有清望,重名治,尚严肃。”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两个人都是翰林院编修,都是侍讲学士,在 北京 都有清望。”⒉指有清白名望的人或清白的望族。《晋书·杨济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 以武艺号为称职。”
- 7.
良干释义:⒈坚实的茎干。 ⒉良榦:能胜重任的贤臣。榦,桢榦。《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将帅之宏规。”晋葛洪《抱朴子·擢才》:“昔以隐居求志为高士,今以山林之儒为不肖;故圣世之良榦,乃闇俗之罪人也。”《晋书·纪瞻传》:“前辅国将军郗鉴,少立高操,体清望峻,文武之略,时之良干。”清姚鼐《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 8.
良榦释义:亦作“良干”。能胜重任的贤臣。榦,桢榦。《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 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 将帅之宏规。”晋 葛洪《抱朴子·擢才》:“昔以隐居求志为高士,今以山林之儒为不肖;故圣世之良榦,乃闇俗之罪人也。”《晋书·纪瞻传》:“前辅国将军 郗鉴,少立高操,体清望峻,文武之略,时之良干。”清 姚鼐《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