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 [yú liè]
1. 捕鱼和打猎。
英[ fishing and hunting; ]
2. 比喻泛览涉猎。
英[ read cursorily; ]
3. 掠夺。
英[ plunder; ]
4. 窃取。
英[ usurp; ]
5. 贪逐美色。
英[ be greedy for sex; ]
渔猎 引证解释
⒈ 捕鱼打猎。
引《管子·轻重丁》:“渔猎取薪,蒸而为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安》:“徐安 者, 下邳 人也,好以渔猎为事。”
清 刘大櫆 《张氏祠庙记》:“诸城 张氏 之先,有 河上仙翁,少好渔猎。”
⒉ 谓掠夺。
引《宋书·五行志四》:“是时天下兵乱,渔猎生民。”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九:“中官 裴可力 督事 浙江,有 汤千户 者以贿结之,因倚势渔猎百姓。”
清 吴岳生 《黄特轩传》:“而黠猾之徒,妄为侈张以取媚於官,而渔猎閭伍之利。”
⒊ 谓贪逐美色。
引《明史·佞倖传·江彬》:“十二月至 扬州,即民居为都督府,遍刷处女、寡妇,导帝渔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李南涧 言其邻县一生,故家子也,少年佻达,颇渔猎男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 夏作人 ﹞平日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更欢喜渔猎女色。”
⒋ 谓泛览,涉猎。
引《隋书·文学传·潘徽》:“遨游必名教,渔猎唯图史。”
《云笈七籤》卷五六:“渔猎百家,披寻万古。”
朱自清 《那里走》:“我又是没有定见的人,只是东鳞西爪地渔猎一点儿。”
⒌ 谓窃取。
引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以故士习日敝,民伪日滋,以驰騖奔趋为良图,以剽窃渔猎为捷径。”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奈何世之为文者,徒剽袭乎陈言,渔猎乎他人,而以为之己也!”
国语词典
渔猎 [yú liè]
⒈ 捕鱼打猎。
引《管子·轻重丁》:「渔猎取薪,蒸而为食。」
⒉ 泛览、博涉。
引《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潘徽传》:「遨游必名教,渔猎唯图史。」
⒊ 抢夺。
引《宋书·卷三三·五行志四》:「是时天下兵乱,渔猎生民。」
⒋ 贪逐女色。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平日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横行乡里,欺压民懦,那不必说了,更欢喜渔猎女色。」
渔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仰韶文化释义:也叫彩陶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六千年,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和中游。1921年在河南渑(miǎn)池仰韶村首次发现,故名。后陆续在西北、华北等地发现多处。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现最有代表性。这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畜牧、渔猎为辅,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
- 2.
伏羲释义: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也叫庖牺。
- 3.
伏羲氏释义:也叫庖羲氏。古 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又传他是上古三皇之一,风姓。始作八卦,又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
- 4.
使犬释义:清 代对沿 混同江,西起今 依兰 县东北,东达 黑龙江 口海岸及 库页岛 所居 黑斤(今赫哲族)等使犬部落的称呼。各部从事渔猎。冬日乘坐冰橇,用犬驾拽,因称。
- 5.
使马鄂伦春释义:旧时东北 鄂伦春 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马为远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马鄂伦春”。
- 6.
使鹿鄂伦春释义:旧时东北 鄂伦春 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驯鹿为运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鹿鄂伦春”。
- 7.
侵收释义:侵占,侵吞。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此皆朝廷血脉、百姓脂膏,今但以资此辈渔猎,或累年侵收,买田造房,家至殷富。”
- 8.
兀者释义:⒈断去一足的人。 ⒉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
- 9.
叉蔟释义:渔猎之具。
- 10.
古渔雁释义:一种打鱼人群体,其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
- 11.
坑谷释义:⒈沟壑溪谷。 晋 葛洪《抱朴子·登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託风云,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晦泣 颜 原 者,非十人五人也。”宋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⒉阬谷: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
- 12.
女真释义:也叫女直。 古族名。源于靺鞨。在今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带,主要从事渔猎。北宋末统一各部,建立金政权(1115—1234)。一部分南迁中原,渐与汉族同化。留居东北的,成为满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 13.
嫁娶释义:⒈亦作“嫁取”。谓嫁女与娶妇。《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汉书·地理志下》:“太原、上党 又多 晋 公族子孙……嫁取送死者奢靡。”颜师古 注:“取,读曰娶。”⒉泛指男女成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錙銖,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又指出嫁。《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14.
嬉游释义:⒈见“嬉游”。⒉亦作“嬉游”。游乐;游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此辈者,数千百处。嬉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宋 梅尧臣《野鸽》诗:“一日偶出羣,盘空恣嬉游。”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嬉游的童年过去了,于是你们一跃而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
- 15.
封畛释义:⒈封地的边界。《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竟。”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故五等之礼,不革于时,封畛之制,有隆焉尔者,岂玩二王之祸而闇经世之筭乎?”⒉泛指疆界。《新唐书·裴度传》:“魏博 军度 黎阳,即叩贼境,封畛毗联,易生顾望,是自战其地。”章炳麟《序种姓上》:“古者民知渔猎,其次畜牧,逐水草而无封畛。”
- 16.
帅服释义:相率而归服。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 伐 崇,再驾而降为臣,蛮夷帅服。”《国语·齐语》:“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北史·泉仚传》:“先是 东梁州 刺史 刘孟良 在职贪婪,人多背叛。仲遵 以廉简处之,羣蛮帅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
- 17.
惊绣释义:即惊闺。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渔猎·杂具》:“惊绣如小鉦而厚,手提击。按今街市卖零帛及花线者,或摇小锣,或摇小鼓,皆此类也。”参见“惊闺”。
- 18.
打捕释义:打猎捕鱼,渔猎。
- 19.
打牲释义:清 代对 嫩江 流域及大小 兴安岭 一带 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 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
- 20.
捕生释义:捕捉活物。指渔猎。《新五代史·梁太祖纪下》:“﹝ 乾化 二年﹞五月丁亥,德音降死罪已下囚。罢役徒,禁屠及捕生。”宋 陈师道《蝇虎》诗:“物微趣下世不数,随力捕生得称虎。”明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元遗山 尝岁试 并州,道逢捕生者,旦获一雁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