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择 [shěn zé]
1. 审察选择。
审择 引证解释
⒈ 审察选择。
引清 李调元 《<勦说>序》:“考其同而辨其异,君子宜何如审择。”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用 汉 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釐千里。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
茅盾 《子夜》八:“这都是刹那间的事--快到不容 冯云卿 有所审择,有所决定。”
审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党众释义:犹党徒。《后汉书·南匈奴传》:“大将军 梁商 以 羌胡 新反,党众初合,难以兵服,宜用招降。”《三国志·魏志·刘廙传》“魏讽 反,廙 弟 伟,为 讽 所引,当相坐诛”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刘廙别传》:“初 廙 弟 伟 与 讽 善,廙 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贤,不可不详。而世之交者,不审择人,务合党众,违先圣人交友之义,此非厚己辅仁之谓也。’”
- 2.
处当释义:⒈判决,决断。 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时 冀州 有疑狱,章帝 见问 统,统 处当详平,克厌上心。”《晋书·顾荣传》:“会 赵王 伦 诛 淮南王 允,收 允 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 平心处当,多所全宥。”⒉审择合适的。《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三年》:“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胡三省 注:“奏事有不合上意,区处其当而下之也。”
- 3.
廷对释义:⒈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 《后汉书·邳彤传》:“彤 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陶文毅公 丰裁峻整,好议论人物,惟恐不尽,虽廷对亦然。”⒉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伏望陛下念根本之重,为宗庙之计……廷对大臣,审择宫邸。”⒊即廷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庠 果为南省第一,不及廷对而死。”《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万历 末,举会试,以 天啟 二年赴廷对,授 承天府 推官,迁兵部主事。”王闿运《李仁元传》:“以进士廷对,
- 4.
正长释义:⒈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宋 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书》,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⒉古代指塾师。《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 5.
竽滥释义:犹滥竽。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参见“滥竽”。
- 6.
简末释义:指文牍书简末幅。为题跋落款的地方。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书问山中,乞题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