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策 [xià cè]
1. 拙劣的计策、办法。
英[a bad plan; bad (ill-advised) policy; unwise decision;]
下策 引证解释
⒈ 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匈奴 为害久矣, 周 秦 汉 皆征之,然皆未得上策者。
引周 得中策, 汉 得下策, 秦 无策焉。”
《新唐书·杜牧传》:“不计地势,不审攻守,为浪战,最下策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又奈何我不得,所以出了这个下策。”
郁达夫 《咏史》诗之一:“聚富 咸阳 终下策,八千子弟半清贫。”
国语词典
下策 [xià cè]
⒈ 极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引《新唐书·卷一六六·杜佑传》:「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又奈何我不得,所以出了这个下策。」
反良策 善策 上策
下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不得已释义: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2.
下下释义:⒈最下等;最差:下下策。 ⒉指比后一个时期更往后的(时期):下下星期。
- 3.
下政释义:下策。
- 4.
下计释义:犹下策。
- 5.
中下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⒉中等里的下等。⒊指中策和下策。
- 6.
中策释义:不及上策而胜过下策的计策或办法。
- 7.
出此下策释义:上下指策略的好坏。下策意思就是不好、或不完美的策略。
- 8.
无策释义:亦作“无筴”。没有计谋;没有办法。《管子·揆度》:“国之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筴焉。”一本作“无策”。《汉书·匈奴传下》:“周 得中策,汉 得下策,秦 无策焉。”《文献通考·钱币二》:“嘉定 二年,臣僚言曰:‘三界会子,数目滋多,称提无策。’”金 元好问《太原》诗:“古来全 晋 非无策,乱后清 汾 空自流。”潘漠华《晚上》:“他这样追寻着酒,是他可怜的无策的心,自知只能这样无理胡涂的度日了。”
- 9.
末策释义:下策。
- 10.
末规释义:是犹下策。
- 11.
款兵释义:犹缓兵。 《元史·郝经传》:“愿附 鲁连 之义,排难解纷;岂知 唐俭 之徒,款兵误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下策,以议和款兵,邀岁币,出其不意,举兵攻之,侥幸一旦之胜。”
- 12.
计利释义:⒈计算利害。《孙子·计》:“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杜牧 注:“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既见听用,然后於常法外,更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二:“是非得失閒,焉足相讥理?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⒉谋利;计较利益。《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其心欢喜,计利一时,即堕生死十五刼中,当作黄门,用是使比丘相增耳。”明 海瑞《赠霜柏陈先生得奖劝序》:“诸弟子之言曰:‘事师三年,二经帮补入学矣,不一见有计利言色。先后进生,自行束修以上,均此诲心待之。’”清 王槐《转漕行》:“下策决 河
- 13.
踏车释义:⒈踩踏车船上的轮子,使船行进。 《水浒传》第八十回:“先教﹝水手﹞一半去各船上学踏车,着一半学放弩箭。”清 顾炎武《榜人曲》:“儂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繇。金 兵一到北岸,踏车 金山 三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自 金 侵 长淮,江 上之民,有所谓踏车夫,则操舟楫而杂战卒。”⒉踩踏水车灌排。宋 苏轼《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往相视》诗之一:“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宋 王安石《山田久欲拆》诗:“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清 吴存楷《踏车》诗:“水声活活,车
- 14.
阿奴释义:尊长对卑幼者以及夫妻间的昵称。(1)兄称弟。《晋书·周顗传》:“顗 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 嵩 尝因酒瞋目谓 顗 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 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奕 作 剡 令。有一老翁犯法,谢 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絝,在兄膝边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 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清 梁章鉅《称谓录·兄称弟》:“盖 晋 世人通称弟为阿奴尔。”(2)父称子。
- 15.
麴藭释义:药草浸制的酒。清 唐孙华《小病柬松一》诗:“漫试麴藭真下策,平调饮膳是中医。”
下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不得已释义: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2.
下下释义:⒈最下等;最差:下下策。 ⒉指比后一个时期更往后的(时期):下下星期。
- 3.
下政释义:下策。
- 4.
下计释义:犹下策。
- 5.
中下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⒉中等里的下等。⒊指中策和下策。
- 6.
中策释义:不及上策而胜过下策的计策或办法。
- 7.
出此下策释义:上下指策略的好坏。下策意思就是不好、或不完美的策略。
- 8.
无策释义:亦作“无筴”。没有计谋;没有办法。《管子·揆度》:“国之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筴焉。”一本作“无策”。《汉书·匈奴传下》:“周 得中策,汉 得下策,秦 无策焉。”《文献通考·钱币二》:“嘉定 二年,臣僚言曰:‘三界会子,数目滋多,称提无策。’”金 元好问《太原》诗:“古来全 晋 非无策,乱后清 汾 空自流。”潘漠华《晚上》:“他这样追寻着酒,是他可怜的无策的心,自知只能这样无理胡涂的度日了。”
- 9.
末策释义:下策。
- 10.
末规释义:是犹下策。
- 11.
款兵释义:犹缓兵。 《元史·郝经传》:“愿附 鲁连 之义,排难解纷;岂知 唐俭 之徒,款兵误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下策,以议和款兵,邀岁币,出其不意,举兵攻之,侥幸一旦之胜。”
- 12.
计利释义:⒈计算利害。《孙子·计》:“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杜牧 注:“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既见听用,然后於常法外,更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二:“是非得失閒,焉足相讥理?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⒉谋利;计较利益。《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其心欢喜,计利一时,即堕生死十五刼中,当作黄门,用是使比丘相增耳。”明 海瑞《赠霜柏陈先生得奖劝序》:“诸弟子之言曰:‘事师三年,二经帮补入学矣,不一见有计利言色。先后进生,自行束修以上,均此诲心待之。’”清 王槐《转漕行》:“下策决 河
- 13.
踏车释义:⒈踩踏车船上的轮子,使船行进。 《水浒传》第八十回:“先教﹝水手﹞一半去各船上学踏车,着一半学放弩箭。”清 顾炎武《榜人曲》:“儂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繇。金 兵一到北岸,踏车 金山 三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自 金 侵 长淮,江 上之民,有所谓踏车夫,则操舟楫而杂战卒。”⒉踩踏水车灌排。宋 苏轼《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往相视》诗之一:“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宋 王安石《山田久欲拆》诗:“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清 吴存楷《踏车》诗:“水声活活,车
- 14.
阿奴释义:尊长对卑幼者以及夫妻间的昵称。(1)兄称弟。《晋书·周顗传》:“顗 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 嵩 尝因酒瞋目谓 顗 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 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奕 作 剡 令。有一老翁犯法,谢 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絝,在兄膝边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 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清 梁章鉅《称谓录·兄称弟》:“盖 晋 世人通称弟为阿奴尔。”(2)父称子。
- 15.
麴藭释义:药草浸制的酒。清 唐孙华《小病柬松一》诗:“漫试麴藭真下策,平调饮膳是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