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钩摹 钩摹的意思
gōu

钩摹

简体钩摹
繁体鉤摹
拼音gōu mó
注音ㄍㄡ ㄇ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u,(1)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组词】:钩子。秤钩儿。火钩子。(2) 形状像钩子的。【组词】:蝎的钩子。钩针。(3) 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 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例句】:钩住树枝爬上去。(5) 研究,探寻。【组词】:钩玄。钩沉。钩校(jiào )。(6) 牵连。【例句】: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7) 同“勾”。(8) 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组词】:钩贴边。(9) 古代兵器。【组词】: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10) 镰刀。(11) 古代称圆规。

mó, ◎ 仿效,照着样子做。【例句】:摹仿(亦作“模仿”)。摹刻。摹拟(亦作“模拟”)。摹写(亦作“模写”)。摹状。摹印。临摹。描摹。

基本含义

模仿,学习。

钩摹的意思

钩摹 [gōu mó]

1. 亦作“钩摹”。

3. 勾画描摹。

钩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钩摹”。勾画描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钩摹 六朝 真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余欲鉤摹其样,使西洋人料理之。”
胡适 《庐山游记》:“峡上石刻甚多,有 米芾 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钩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兰亭序释义: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东晋 穆帝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 与 谢安、孙绰 等四十一人,在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并由 羲之 作序。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 时为 太宗 所得,推为 王 书代表,曾命 赵模 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 死,以真迹殉葬。存世 唐 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
    • 2.
      钩别释义:亦作“钩别”。钩摹辨析。
    • 3.
      钩勒释义:⒈亦作“钩勒”。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一般不分笔势顺、逆或单、复,凡以线条钩画物象轮廓,统称钩勒。⒉指书法中的双钩法。用细线条钩摹一种字体,便于传写存真,或雕刻碑版。⒊指创造象形文字时的刻划方法。⒋指用硃笔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打钩划杠,做分段之类的标志。⒌犹描写、刻画。
    • 4.
      钩摹释义:亦作“钩摹”。勾画描摹。

钩摹(goum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钩摹是什么意思 钩摹读音 怎么读 钩摹,拼音是gōu mó,钩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钩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