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靡曼 靡曼的意思
màn

靡曼

简体靡曼
繁体
拼音mí màn
注音ㄇㄧˊ ㄇ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 mǐ,(1) 浪费,奢侈。【组词】:靡荡。靡费。侈靡。(2) 分散。【例句】:靡散(消灭)。(3) 古同“糜”,糜烂。

màn,(1) 长,延长。【组词】:曼延。曼声而歌。(2) 美,柔美。【组词】:曼妙。曼靡。曼辞。轻歌曼舞。

基本含义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靡曼的意思

靡曼 [mí màn]

1. 亦作“靡嫚”。

2. 华美,华丽。

3. 指美妙的声色。

4. 纤弱柔美。

5. 引申为轻艳卑弱。

7. 奢侈淫靡。

靡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靡嫚”。

⒉ 华美,华丽。

《晏子春秋·问上十三》:“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
王闿运 《李恭人行状》:“衣裳澣濯,无珠翠靡曼之饰。”

⒊ 指美妙的声色。

《吕氏春秋·顺民》:“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高诱 注:“靡曼,好色。”
《隋书·高勱传》:“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耽淫靡嫚,不知纪极。”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十二:“保固真元,絶意房闥,使靡曼不得动吾欲,是谓藏贤。”

⒋ 纤弱柔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譬舞容迴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⒌ 引申为轻艳卑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诗律自 沉 宋 之下,日益靡嫚。”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西梆子腔与崐崘南曲,一则悲壮,一则靡曼。”

⒍ 奢侈淫靡。

《明史·乐志一》:“声音之道与政治不相通,而民之风俗日趋於靡曼。”


国语词典

靡曼 [mí màn]

⒈ 柔弱、细致。

《文选·枚乘·七发》:「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

⒉ 柔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

⒊ 美色。

《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
《淮南子·原道》:「耳听朝歌北鄙靡靡之乐,齐靡曼之色,陈酒行觞,夜以继日。」


靡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圣释义: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上清 之游,真天下伟观哉!夜有灯出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 隋 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丰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绘仙圣者,一切为靡曼之状也。” 宋 王胄 《罗浮图志后跋》:“然洞天之本始,仙圣之源流,史传之纪载,幽居之隐沦,动植之灵异,前后之吟咏,不可以备知。”
    • 2.
      咬哇释义:指俚俗靡曼的音乐。
    • 3.
      哀哇释义:指哀怨靡曼之音。
    • 4.
      妙靡释义:犹靡曼。 指柔美的歌声。
    • 5.
      定志释义:⒈集中意志;专心。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唐 钱珝《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⒉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许地山《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 6.
      淫曼释义:亦作“淫嫚”。淫秽,靡曼。多用以形容乐声。
    • 7.
      送迎释义:⒈送往迎来。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閾。”《史记·淮阴侯列传》:“信 尝过 樊将军 噲,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宋 王銍《默记》卷中:“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於道。”陈毅《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⒉指文笔的宕开与承接。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廻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 8.
      靡嫚释义:见“靡曼”。

靡曼(mim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靡曼是什么意思 靡曼读音 怎么读 靡曼,拼音是mí màn,靡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靡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