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顶 [mào dǐng]
1. 帽的顶端。
3. 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
帽顶 引证解释
⒈ 帽的顶端。
引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张老 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綫,以红綫缝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大德 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石一块於官,重一两三钱,估直中统钞一十四万定,用嵌帽顶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⒉ 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 清 代以帽子顶上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珠分别官员的品级。参见“顶戴”。
引《元史·仁宗纪一》:“为皇太子时, 淮东 宣慰使 撒都 献玉观音、七寳帽顶、寳带、寳鞍,却之,戒諭如初。”
帽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宝石顶释义:用宝石制成的顶子。顶子,清 代官员帽顶上的帽珠。
- 2.
帽盔释义: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 3.
帽盔儿释义: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 4.
料球释义:指 清 朝官员帽顶上所缀的料质圆球。《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再一看,这 胡镜孙 头上戴的是料毬,便知道他是捐过同知衔的知县了。”
- 5.
旅游帽释义:旅游时戴用的帽子。款式多样。夏季旅游帽,前帽檐多为有色塑料硬片,帽顶透空或用稀薄材料制成,具有通风、透凉、降温的功能。春、秋季旅游帽,多为斜纹组织的布料制成,帽顶呈流线般圆弧型,饰有对比色的装饰线条,帽檐很长。
- 6.
水晶顶释义:水晶制作的礼帽顶子。
- 7.
珠顶释义:用东珠装饰的帽顶,上衔红宝石。清 代正一品官可戴珠顶冠。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顺治 四年,諭 范文程、刚林、祁充格 曰:‘文职衙门,不可无领袖,今尔衙门较前改大,尔三人可用珠顶、玉带。’”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二章五:“用这颗珠子做的珠顶冠,我曾经戴用过。”参阅《清史稿·舆服志二》。
- 8.
红缨帽释义:清 代的礼帽。帽顶披红缨。冬春用暖帽,以缎为顶,以呢、绒或皮为檐;夏秋用凉帽,也叫纬帽,无檐,用纱或竹丝作胎,形如覆釜。有官职的外加花翎顶戴,以示官阶。
- 9.
红顶子释义:⒈红色的帽顶子。清 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四:“严复 用古文译书,正如前 清 官僚戴着红顶子演说,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故能使当日的古文大家认为‘骎骎与晚 周 诸子不相上下’。”⒉借指高官。《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僧王 笑笑:‘哼,李四一 能悔过就好,只要今后能为朝廷出力,少不了你的红顶子。’”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嫂子,你就别难过了!愿你称心如意地直到你 金娃 戴红顶子!”
- 10.
缨帽释义:清朝官吏所戴帽顶上有红缨子的帽子。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官职大小的一种象征,有尊卑之分。
- 11.
蓝顶子释义:清 代三品、四品官的帽顶子。亦代指三品、四品官职或三品、四品官员。
- 12.
过桥巾释义:古时读书人所戴的软帽。 因其帽顶拱起如桥,故称。
- 13.
顶珠释义:清朝官吏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下有金属小座,座上面安一个核桃大小的圆珠,珠的质料和颜色表示一定品级。 也叫顶子。
- 14.
鸭舌帽释义:帽顶的前部和月牙形帽檐扣在一起略呈鸭嘴状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