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边戍 边戍的意思
biānshù

边戍

简体边戍
繁体邊戍
拼音biān shù
注音ㄅㄧㄢ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ān bian,(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组词】:边缘。边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组词】: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例句】:等边三角形。(4) 旁侧,近旁。【组词】:身边。边锋。(5) 方面。【例句】:边干(gàn )边学。(6) 表示方位。【组词】:上边。外边。(7) 姓。

shù, ◎ 军队防守。【组词】:卫戍。戍边。戍守。

基本含义

边界上的军事防线或边境地区的军事哨所。

边戍的意思

边戍 [biān shù]

1. 戍边;守卫边疆。

2. 守边部队。

4. 边疆;边境。

边戍 引证解释

⒈ 戍边;守卫边疆。

《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

⒉ 守边部队。

《宋书·索虏传》:“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
宋 曾巩 《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⒊ 边疆;边境。

《后汉书·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明 孙传庭 《题犯官任錡等招繇疏》:“﹝ 任錡 ﹞多赃狼藉,众怨沸腾,欲正王章,宜投边戍。”


边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放命释义:逆命,违命。《汉书·傅喜传》:“高武侯 喜 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 丹 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魏书·皮喜传》:“往年 氐 羌 放命,侵窃边戍。”参见“方命”。
    • 2.
      月头银释义: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
    • 3.
      谪守释义: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或守边。《魏书·刑罚志》:“自非大逆手杀人者,请原其命,謫守边戍。”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 四年春,滕子京 謫守 巴陵郡。”
    • 4.
      边戍释义:⒈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⒉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宋 曾巩《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 5.
      边籴释义:购进粮食供边防用。《宋史·职官志五》:“市易下界,掌飞钱给券,以通边糴。”宋 曾巩《救灾议》:“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不增尔;失耕桑之民,异时无事,边糴不可以不贵矣。”宋 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唯末盐岁自抄三百万,供 河北 边糴,其他皆给本处经费而已。”

边戍(bian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边戍是什么意思 边戍读音 怎么读 边戍,拼音是biān shù,边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边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