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集议 集议的意思

集议

简体集议
繁体集議
拼音jí yì
注音ㄐㄧ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í,(1) 群鸟栖止于树上。【例句】:“黄鸟于飞,集于灌木”。(2) 聚合,会合。【组词】: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3)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组词】: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4)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组词】:上集。第五集。(5) 定期交易的市场。【组词】:集市。赶集。(6)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组词】:集部。经史子集。(7) 成就,成功。【组词】:大业未集。(8)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组词】:子集。交集。(9) 古同“辑”,和睦。(10) 姓。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集思广益,众人商议。

集议的意思

集议 [jí yì]

1. 共同评议。

集议 引证解释

⒈ 共同评议。参见“杂议”。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 竇婴 争之,由此与 错 有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顷岁驳放 秦塤 等科名,方集议时,中司误以‘驳’为‘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醉公》:“东宫虚位, 圣祖 命诸臣集议。”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每逢礼拜四晚,本会集议一次。”


集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啧室释义:多人集议之处。
    • 2.
      大议释义:⒈朝廷集议国家大事。《汉书·循吏传·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非议詔书大不敬,霸 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繫狱当死。”颜师古 注:“大议,总会议也。”⒉谓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当发大议时,震动朝廷。”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⒊朝廷的重大决策。《后汉书·董卓传》:“卓 又抗言曰:‘昔 霍光 定策,延年 案劒。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宋 曾巩《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徇时,坐定大议。”
    • 3.
      奏对释义:⒈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安西 衙将 刘文树,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邇英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⒉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謨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謨以启奏对。”
    • 4.
      昨年释义:去年。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即如昨年,皇上以虏贼内犯,特勑廷臣,集议防虏之策。”鲁迅《集外集拾遗·今春的两种感想》:“昨年 东北 事变详情我一点不知道。”
    • 5.
      杂议释义:集议;共同评议。
    • 6.
      纂论释义:⒈汇集议论。⒉撰述论著。
    • 7.
      谥典释义:⒈亦作“諡典”。 赠谥的仪节。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有合謚典,无愆前志,询诸友好,宜謚曰 靖节徵士。”明 鹿善继《请谥揭》:“今諡典集议,职何敢私避以遏先德,谨陈崖略,恭候大君子公评。”《清史稿·礼志六》:“乾隆 四十一年,定 明 代殉国诸臣,既邀諡典,并许入祠。”⒉谥法。宋 楼钥《成恭皇后改谥议》:“谨攷之諡典曰:‘夙夜警戒曰成;谦而好礼曰恭。’”参见“謚法”。

集议(j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集议是什么意思 集议读音 怎么读 集议,拼音是jí yì,集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集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