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假 [qǐ jiǎ]
1. 借贷。
3. 请托。
乞假 引证解释
⒈ 借贷。
引《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宋 陆游 《读王摩诘诗赋古风》之十:“住久邻好深,百事通乞假。”
⒉ 请托。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杜篤 乞假无厌, 路粹 隘狭已甚。”
⒊ 请假。
引《史记·高祖本纪》“常告归之田”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告,请归乞假也。”
唐 杜牧 《祭故处州李使君文》:“我有家事,乞假南来。”
宋 陆游 《病中戏书》诗:“免从官乞假,且喜是闲身。”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七:“予性澹於名利, 嘉庆 甲戌,馆选后,乞假出都,已无仕宦之志。”
国语词典
乞假 [qǐ jiǎ]
⒈ 借贷。
引《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宋·陆游〈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用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诗一〇首之一〇:「住久邻好深,百事通乞假。」
⒈ 请假休息。
引宋·陆游〈病中戏书〉诗三首之三:「免从官乞假,且喜是闲身。」
《红楼梦·第六三回》:「其子珍,其孙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
近告假 请假
乞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通释义:⒈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⒉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⒊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⒋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
- 2.
宁省释义:探望年长的亲属。《旧唐书·哀帝纪》:“左拾遗,充史馆修撰 裴瑑,以堂叔母危疾在 济源,无兄弟侍疾,乞假寧省,从之。”唐 薛用弱《集异记·永清县庙》:“房州 永清县,去郡东百二十里,山邑残毁,城郭萧条,穆宗 时有县令至任,逾年,其弟寧省。”
- 3.
封印释义:⒈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不盈千者,亦封印之。”《晋书·陶侃传》:“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宋 文同《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诗:“筠籨包荔子,四角具封印。”⒉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唐 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 荆山 入座隅。”明 时于除夕封印,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清 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
- 4.
朝元释义:⒈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唐 罗邺《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明 唐寅《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朝正”。⒉道教徒朝拜 老子。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唐 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前蜀 韦庄《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宋 张孝祥《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
- 5.
行縢释义:⒈绑腿布。 《诗·小雅·采菽》“邪幅在下”汉 郑玄 笺:“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 阴赊貰,为兵作絳衣行縢。”宋 陆游《夜话赠华师》诗:“犹能遍参在,为我买行縢。”清 赵翼《亿生乞假南归》诗:“自是名流怜臭味,相思何日办行縢?”参见“行幐”。⒉喻远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嘉靖 末年,上春秋高……乃遣御史 姜儆、王大任,分行天下,求异人异书。而 王 得 湖广,专以仙姑事属之,闻其行縢入 岳州,乃嘱彼守令示意。”清 程思泽《索炬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