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柴荆 柴荆的意思
cháijīng

柴荆

简体柴荆
繁体柴荊
拼音chái jīng
注音ㄔㄞˊ ㄐ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i,(1) 烧火用的草木。【组词】: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2) 烧柴祭天。【例句】:“柴于上帝”。(3) 瘦,不松软。【组词】:柴鸡。柴心。(4) 姓。

jīng,(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组词】: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组词】:负荆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组词】: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组词】:拙荆。山荆。荆妻。(5) 姓。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虽然外表寒酸、不起眼,但内在却有很高的价值和能力。

柴荆的意思

柴荆 [chái jīng]

1. 做柴用的小木。

2. 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4. 借指村舍。

柴荆 引证解释

⒈ 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
仇兆鳌 注:“柴荆,小木。”
一本作“紫荆”。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⒉ 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宋 王安石 《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⒊ 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 渭城,渭城 风物近柴荆。”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国语词典

柴荆 [chái jīng]

⒈ 以柴、荆筑成的门。

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白居易〈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柴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促装释义:谓急忙整理行装。 南朝 宋 谢灵运《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戒家人不许市一物,恐累归担,日日若促装者。”明 张居正《奉谕还朝疏》:“勅到,即促装就道。”
    • 2.
      幢盖释义:⒈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詔曰: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李善 注:“幢盖,将军刺史之仪也。”唐 刘长卿《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诗:“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⒉供神佛的幢幡伞盖。唐 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五代 齐己《升天行》:“驱青鸞,驾白凤,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 3.
      柴荆释义:⒈做柴用的小木。⒉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⒊借指村舍。
    • 4.
      桂玉释义:⒈桂玉之地。指京师。唐 黄滔《崔右丞启》:“滔 献赋命奇,食贫计尽,难安桂玉,须逐萍蓬。”唐 罗邺《东归》诗:“都缘桂玉无门住,不算山川去路非。”参见“桂玉之地”。⒉喻昂贵的柴米。宋 王禹偁《单州谢上表》:“身叨赴闕,颇更思乡……分俸则桂玉不完,聚族则京师难住。”元 麻革《为王德新寿》诗:“数口虀盐忧桂玉,一川风雨独柴荆。”明 王世贞《鸣凤记·邹林会试》:“大军之后,继以凶年,家园清素,桂玉关心。”参见“桂薪玉粒”。
    • 5.
      笺天释义:行文以祭告上天。唐 陆龟蒙《奉酬苦雨见寄》诗:“初悲溼翼何由起,末欲牋天叩天耳。”宋 陆游《冬晴日得闲游偶作》诗:“牋天有事君知否,山乞柴荆到死闲。”宋 刘克庄《洞仙歌·和居厚弟韵》词:“古来稀七十,添许多年,赢得牋天致君事。”
柴荆是什么意思 柴荆读音 怎么读 柴荆,拼音是chái jīng,柴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柴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