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 [yīng yīng zhuàn]
1. 一名《会真记》。传奇小说。唐代元稹作。贞元中有张生游蒲州,遇崔氏女莺莺,见其绝色而倾心,经婢女红娘撮合定情。后张生赴长安应试变心,并以美色为人间妖孽之托词,掩饰其背盟毁约之行径。后不断被人用作小说、诗歌、说唱、戏剧的题材。最著者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国语词典
莺莺传 [yīng yīng zhuàn]
⒈ 传奇名。唐元稹作,写张生与崔莺莺遇合的故事,为元人西厢记所本。
莺莺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令释义:⒈不善;不肖。 《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构我敝邑於大国。”唐 元稹《莺莺传》:“慈母以弱子幼女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明 杨慎《二伯论下》:“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⒉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孔子 曰:‘以此观之,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⒊不听从命令。
- 2.
不怿释义:⒈不悦;不欢愉。 《史记·五帝本纪》:“﹝ 尧 ﹞召 舜 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 让於德不懌。”裴骃 集解:“谓辞让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懌也。”唐 元稹《莺莺传》:“然而君既不懌,无以奉寧。”《明史·钱士升传》:“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懌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初,郑子侨 却聘,闺秀 颇不懌。”⒉谓病不愈。《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孔 传:“马 本作不释。云:不释,疾不解也。”宋 岳珂《桯史·三忠堂记》:“时 周益公 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懌
- 3.
丰仪释义:⒈风度仪表。 唐 元稹《莺莺传》:“余所善 张君 性温茂,美丰仪。”《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见你丰仪出众,决非凡品,故此对你説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仰见车中一少年,丰仪瑰瑋。”⒉丰盛的礼仪。《宋史·乐志十》:“声谐备乐,物陈丰仪。”清 汪由敦《大驾卤簿图记》序:“综往古之丰仪,折衷以皇朝之隆轨,品章仪具,文质得中。”
- 4.
临轩释义:⒈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让 诉寃於帝,詔 膺 入殿,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唐 王维《少年行》之四:“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 明光宫。”《清史稿·礼志九》:“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一曰授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皇帝临轩颁给。”⒉在窗前。轩,窗槛。唐 元稹《莺莺传》:“张生 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 5.
先配释义:⒈未告祖庙而先行婚配。《左传·隐公八年》:“郑公子 忽 如 陈 逆妇 嬀 …… 陈鍼子 送女,先配而后祖。”杜预 注:“礼,逆妇必先告祖庙而后行…… 郑忽 先逆妇而后告庙,故曰先配而后祖。”唐 元稹《莺莺传》:“如或达士略情,捨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⒉亡妻。宋 张刍《奉天令文彦若墓志》:“先配 成氏,无子。”
- 6.
始乱终弃释义:指男子玩弄女性,最后又将其抛弃。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 乱:淫乱、玩弄。
- 7.
崔莺莺释义:唐 传奇小说人物。唐 元稹 有《莺莺传》,记述 莺莺 与 张生 相恋,后为 张 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 唐 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 赵令畤 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 董解元 作《西厢记诸宫调》,元 王实甫 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王 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 莺莺 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 张生 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崔鶯”。元 徐再思《蟾宫曲·赠粉英》曲:“花下 苏卿,月下 崔鶯;世上 飞琼,天上 双成。”明 谢谠《四喜记·怡情旅邸》:“花下
- 8.
惊沮释义:犹惊惧。唐 元稹《莺莺传》:“崔 之婢曰 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有 刘给事 者,独出班抗声曰:‘敕使反邪?今屯军如云,不勠力扞寇,而遽欲胁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非反而何?’朝恩 惊沮而退。”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千佛寺》:“讯次,师称华严佛号一声,刑具断裂,飞掷屋端,讯者惊沮,诬乃得白。”
- 9.
温美释义:温顺美丽。 唐 元稹《莺莺传》:“命其子,曰 欢郎,可十餘岁,容甚温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鶯鶯传》者,即叙 崔 张 故事,亦名《会真记》者也。略谓 贞元 中,有 张生 者,性貌温美,非礼不动,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 10.
神合释义:⒈精神会合。唐 元稹《莺莺传》:“心邇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清 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盖所谓百年智巧,消磨欲尽,而后意动天机,神合自然,难为粉墨者道也。”⒉十分相合。《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引《明诗选》:“李舒草 曰:‘﹝ 献吉 ﹞古诗乐府纯法 汉 魏,下及 阮 谢,无不神合。’”
- 11.
絶望释义:⒈断绝希望。 ⒉极目远望。词语出处断绝希望。《左传·襄公十四年》:“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絶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史记·孝文本纪》:“夫 秦 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 也,天下絶望,一矣。”唐 元稹《莺莺传》:“﹝ 崔鶯鶯 ﹞言毕,翻然而逝,张 自失者久之。復踰而出,於是絶望。”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极目远望。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唐 王勃《上九成
- 12.
遐弃释义:⒈远相抛撇;远相离弃。《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唐 元稹《莺莺传》:“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復何言?”宋 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诗:“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飡忧。”明 方孝孺《与苏先生》之一:“师友遐弃,忽踰六年。绪言閎论,久絶心耳。”⒉指皇帝归天。元 揭傒斯《故中宪大夫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志道哀词》诗:“忠献 一朝没,武皇 亦遐弃。”
- 13.
风流才子释义: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唐 元稹《莺莺传》:“所善 杨巨源 好属词,因为赋《崔娘》诗一絶云:‘清润 潘郎 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 萧娘 一纸书。’”唐 刘得仁《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诗:“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 14.
鸾歌释义:鸾鸟鸣唱。南朝 陈 张正见《重阳殿成金石会竟上诗》:“鸞歌 鳷鹊 右,兽舞射熊前。”亦比喻美妙的声音或歌乐。唐 元稹《莺莺传》:“龙吹过庭竹,鸞歌拂井桐。”五代 和凝《宫词》之五:“凤吹鸞歌晓日明,丰年观稼出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