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击 [shuǐ jī]
1. 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指鹏飞将起,以翼击水。后以喻远大前程。
水击 引证解释
⒈ 指鹏飞将起,以翼击水。后以喻远大前程。
引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唐 刘禹锡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诗:“寄谢慇懃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
清 张廷璐 《南归》诗之二:“天池水击有鯤鹏,蜩鷽榆枋自不胜。”
水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九万释义:极言高远。 喻飞黄腾达。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 黄滔《寓题》诗:“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鯢犹在有青萍。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説北溟。”
- 2.
元士释义:⒈周 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 《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 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⒉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 端纶 之才,任不踰元士,而 卢简辞 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⒊佳士,优异之士。明 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⒋明 初给事中的别
- 3.
击瓯释义:瓯,盛水或酒的陶瓷器。 古人也用为乐器,盛水击之以和乐拍。后世演变至可单独奏乐。
- 4.
图南释义:《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唐 杜甫《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鵾鹏。”明 高启《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陈去病《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 5.
奋北释义:《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言鲲鹏自北冥奋飞,扶摇直上,一举九万里。后以“奋北”喻人青云得志,大展宏图。
- 6.
扶摇直上释义:形容迅速直升。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后比喻仕途得志,地 位等迅速上升。扶摇:急剧而上的大旋风。
- 7.
槎沫释义:水击船筏激起的泡沫。
- 8.
水击释义:在有压管道中,液体流速发生急剧变化所引起的压强大幅度波动的现象。管道系统中闸门急剧启闭,输水管水泵突然停机,水轮机启闭导水叶,室内卫生用具关闭水龙头,都会产生水击。
- 9.
积风释义:指汇聚在一起的旋风。 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宋 苏轼《次前韵寄子由》:“胡为适南海,復驾垂天雄。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
- 10.
蒨蒨释义:⒈鲜明;鲜艳。《文选·束晳<补亡诗·白华>》:“蒨蒨士子,涅而不渝。”李善 注:“蒨蒨,鲜明之貌。”唐 皎然《观裴秀才松石障歌》:“何年蒨蒨苔黏跡,几夜潺潺水击痕。”宋 梅尧臣《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一:“摇摇墙头花,蒨蒨有好色。”⒉茂盛。晋 湛方孙《庭前植稻苗赞》:“蒨蒨嘉苗,擢擢堦侧。”唐 韩愈《庭楸》诗:“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
- 11.
蜩鸴释义:蝉和鷽鸠。鷽鸠,小鸟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蜩与学鳩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宋 陈造《山居诗》:“此心安稳处,蜩鷽傲鵾鹏。”
- 12.
运海释义:谓鹏鸟在海上天空中飞行。 语本《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王先谦 集解:“《玉篇》:‘运,行也。’案行於海上,故曰海运,下云水击是也。”郭庆藩 集释:“庄子 言鹏之运行不息於海,则将徙天池而休息矣。”唐 卢藏用《答毛杰书》:“览 庄生 鵾鹏之喻,则乾坤龙马之旨可好矣,培风运海,则六九之源无差矣。”
- 13.
风声鹤唳释义:东晋 时,秦 主 苻坚 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 淝水,谢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 兵大败,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 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珍 方好,贾蓉 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
- 14.
风抟释义:《庄子·逍遥游》:“﹝鹏﹞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以“风摶”比喻仕途腾达。唐 岑参《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前年见君时,见君正泥蟠。去年见君处,见君已风摶。”
- 15.
风鹏释义:《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风鹏”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
- 16.
鹏变释义:《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又:“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后因以“鹏变”称美别人赴官南方。
- 17.
鹏天释义:《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以“鹏天”指高空。
- 18.
鹏息释义:《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以“鹏息”比喻仕途受阻。
- 19.
鹏抟释义:鹏展翅盘旋而上。 比喻人之奋发有为。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公行状》:“凤鸣千仞,鹏摶万里。”宋 陆游《答抚州发解进士启》:“将鹏摶於宦海,姑鸿渐於名场。”明 朱鼎《玉镜台记·完聚》:“幸今日鹏摶羽翰,曾浴日补天。”清 戴名世《<天籁集>序》:“至於 仁甫 诗餘之雋妙,则当 元 时已有称为如鹏摶九霄。”
- 20.
鹏程万里释义:《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