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刎颈 刎颈的意思
wěnjǐng

刎颈

简体刎颈
繁体刎頸
拼音wěn jǐng
注音ㄨㄣˇ ㄐ一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ěn,(1) 〔刎颈之交〕旧称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如“卒相与欢,为刎刎刎刎”。(2) 抹脖子。【组词】:自刎。

jǐng gěng,(1) 〔脖颈子〕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儿”。

基本含义

刎颈指的是割断颈部,比喻两个人同生共死,情同手足。

刎颈的意思

刎颈 [wěn jǐng]

1. 割脖子,自杀。

3. 指刎颈交。

刎颈 引证解释

⒈ 割脖子,自杀。

《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復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
何休 注:“勇士自断头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颈而死。”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

⒉ 指刎颈交。

《东观汉记·田邑传》:“衍 与 邑 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躡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抚肩,滥许刎颈。”


国语词典

刎颈 [wěn jǐng]

⒈ 用刀割脖子。也作「刎脰」。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不由分说,向虔婆大哭大骂,要寻刀刎颈。」

⒉ 比喻同生共死。

《东观汉记·卷一四·田邑传》:「衍与邑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


刎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释义:谓多方谋划而事情总是办不成。《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淑珍 ﹞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 2.
      丰粹释义:丰满而粹美。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对门店中一后生,约三十已上年纪,资质丰粹,举止閒雅。”
    • 3.
      余耳释义:秦 末 陈馀、张耳 的并称。 陈馀、张耳,原为刎颈之交,居约时,相然信死,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交友不终。后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明 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诗:“愿君穷达存此心,勿使千年笑 餘 耳。”参阅《汉书·张耳陈馀传》。
    • 4.
      出幼释义:脱离少年时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隔邻有一儿子,名叫 阿巧,未曾出幼,常来女家嬉戏。”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今吾乡男子至十六,其父母必衣以盛服,设酒醴,使徧拜祖宗尊长,谓之出幼。”
    • 5.
      凿穴释义:犹钻穴。《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每兴凿穴之私,常感伤春之病。”
    • 6.
      刎脰释义:犹刎颈。 《穀梁传·僖公十年》:“﹝ 世子 曰﹞‘吾寧自杀以安吾君,以 重耳 为寄矣。’刎脰而死。”陆德明 释文:“脰,音豆,颈也。”
    • 7.
      刎颈之交释义: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8.
      刎颈交释义: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之交。
    • 9.
      刎颈释义:⒈割脖子,自杀。 《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復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何休 注:“勇士自断头也。”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颈而死。”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⒉指刎颈交。《东观汉记·田邑传》:“衍 与 邑 素誓刎颈,俱受重任。”唐 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交际》:“躡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抚肩,滥许刎颈。”
    • 10.
      小二哥释义:⒈泛称市井青年男子。元 卢挚《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着个琵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於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也与个妇人私通,日日贪欢,朝朝迷恋,后惹出一场祸来。”⒉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浄店房。”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甚么与他?”亦省称“小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上前相迎道:‘长官请坐。’便令小二
    • 11.
      屠刎释义:刎颈。
    • 12.
      张陈释义:⒈陈设。 ⒉汉高祖谋臣张良、陈平的并称。⒊张耳、陈馀的并称。二人初为刎颈交,后又结怨至不两立。
    • 13.
      粗悍释义:⒈粗鲁强悍。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步非烟 ﹞向媪而言曰……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八章:“他的连鬓胡子和头发都剃光了,十足一个粗悍的山里人模样。”⒉粗大有力。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凡出入鼻中而有声者,风也;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喘也;虽无声亦不结滞而犹粗悍而不细者,气也。”⒊粗疏。清 龚自珍《与人笺》:“大抵国朝奏议,自 雍正 以后,始和平谨质,得臣子之体矣。自 乾隆 三十年以后,始圆美得臣子之例矣。追而上之,颇犹粗悍,或纷披扶疎,沿 明 臣习。
    • 14.
      絶亢释义:犹刎颈。词语出处犹刎颈。《汉书·张耳陈馀传》:“﹝ 贯高 ﹞乃仰絶亢而死。”颜师古 注:“亢者,总谓颈耳。”《后汉书·隗嚣传论》:“则知其道有足怀者,所以栖有四方之桀,士至投死絶亢而不悔者矣。”
    • 15.
      绝吭释义:亦作“绝肮”。犹刎颈。
    • 16.
      耳余释义:汉 张耳、陈馀 的合称。二人始为好友,结为刎颈交,后以势利互相倾轧,耳 斩 馀 泜水 上。故多用以为朋友凶终隙末之喻。
    • 17.
      触喉释义:犹刎颈。
    • 18.
      説合释义:⒈从中介绍,促使事情成功,或使两方面能说到一块儿。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何晏、邓颺、夏侯玄 并求 傅嘏 交,而 嘏 终不许。诸人乃因 荀粲 説合之。”《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一日,张二官 过门,因见本妇,心甚悦之,俾人説合,求为继室。”梁斌《红旗谱》五三:“严知孝 说:‘不是我的事,是你们的事。我想当个中间人,说合说合,事情总得有个结局呀!’”⒉说和;说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 玷厥,説合 阿波,则 摄图 迴兵,自防右地。”《二刻拍案惊
    • 19.
      贪民释义:贪婪的人。《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贪民。”《管子·大匡》:“朝之争禄相刺裚领而刎颈者不絶。鲍叔 谓 管仲 曰:‘国死者众矣,毋乃害乎!’管仲 曰:‘安得已然,此皆其贪民也。’”
    • 20.
      逼岁释义:犹言逼近年关。 唐 岑参《岁暮碛外寄元撝》诗:“别家逢逼岁,出塞犹离羣。”《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把货都赊与人上了,旧帐又讨不上手,俄然逼岁,不得归家过年。”明 李贽《寿焦太史尊翁后渠公八秩华诞序》:“九年冬,侯 以书来曰:‘逼岁当走千里,与 宏甫 为十日之饮。’”

刎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释义:谓多方谋划而事情总是办不成。《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淑珍 ﹞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 2.
      丰粹释义:丰满而粹美。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对门店中一后生,约三十已上年纪,资质丰粹,举止閒雅。”
    • 3.
      余耳释义:秦 末 陈馀、张耳 的并称。 陈馀、张耳,原为刎颈之交,居约时,相然信死,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交友不终。后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明 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诗:“愿君穷达存此心,勿使千年笑 餘 耳。”参阅《汉书·张耳陈馀传》。
    • 4.
      出幼释义:脱离少年时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隔邻有一儿子,名叫 阿巧,未曾出幼,常来女家嬉戏。”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今吾乡男子至十六,其父母必衣以盛服,设酒醴,使徧拜祖宗尊长,谓之出幼。”
    • 5.
      凿穴释义:犹钻穴。《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每兴凿穴之私,常感伤春之病。”
    • 6.
      刎脰释义:犹刎颈。 《穀梁传·僖公十年》:“﹝ 世子 曰﹞‘吾寧自杀以安吾君,以 重耳 为寄矣。’刎脰而死。”陆德明 释文:“脰,音豆,颈也。”
    • 7.
      刎颈之交释义: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8.
      刎颈交释义: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之交。
    • 9.
      刎颈释义:⒈割脖子,自杀。 《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復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何休 注:“勇士自断头也。”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颈而死。”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⒉指刎颈交。《东观汉记·田邑传》:“衍 与 邑 素誓刎颈,俱受重任。”唐 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交际》:“躡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抚肩,滥许刎颈。”
    • 10.
      小二哥释义:⒈泛称市井青年男子。元 卢挚《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着个琵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於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也与个妇人私通,日日贪欢,朝朝迷恋,后惹出一场祸来。”⒉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浄店房。”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甚么与他?”亦省称“小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上前相迎道:‘长官请坐。’便令小二
    • 11.
      屠刎释义:刎颈。
    • 12.
      张陈释义:⒈陈设。 ⒉汉高祖谋臣张良、陈平的并称。⒊张耳、陈馀的并称。二人初为刎颈交,后又结怨至不两立。
    • 13.
      粗悍释义:⒈粗鲁强悍。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步非烟 ﹞向媪而言曰……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八章:“他的连鬓胡子和头发都剃光了,十足一个粗悍的山里人模样。”⒉粗大有力。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凡出入鼻中而有声者,风也;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喘也;虽无声亦不结滞而犹粗悍而不细者,气也。”⒊粗疏。清 龚自珍《与人笺》:“大抵国朝奏议,自 雍正 以后,始和平谨质,得臣子之体矣。自 乾隆 三十年以后,始圆美得臣子之例矣。追而上之,颇犹粗悍,或纷披扶疎,沿 明 臣习。
    • 14.
      絶亢释义:犹刎颈。词语出处犹刎颈。《汉书·张耳陈馀传》:“﹝ 贯高 ﹞乃仰絶亢而死。”颜师古 注:“亢者,总谓颈耳。”《后汉书·隗嚣传论》:“则知其道有足怀者,所以栖有四方之桀,士至投死絶亢而不悔者矣。”
    • 15.
      绝吭释义:亦作“绝肮”。犹刎颈。
    • 16.
      耳余释义:汉 张耳、陈馀 的合称。二人始为好友,结为刎颈交,后以势利互相倾轧,耳 斩 馀 泜水 上。故多用以为朋友凶终隙末之喻。
    • 17.
      触喉释义:犹刎颈。
    • 18.
      説合释义:⒈从中介绍,促使事情成功,或使两方面能说到一块儿。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何晏、邓颺、夏侯玄 并求 傅嘏 交,而 嘏 终不许。诸人乃因 荀粲 説合之。”《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一日,张二官 过门,因见本妇,心甚悦之,俾人説合,求为继室。”梁斌《红旗谱》五三:“严知孝 说:‘不是我的事,是你们的事。我想当个中间人,说合说合,事情总得有个结局呀!’”⒉说和;说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 玷厥,説合 阿波,则 摄图 迴兵,自防右地。”《二刻拍案惊
    • 19.
      贪民释义:贪婪的人。《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贪民。”《管子·大匡》:“朝之争禄相刺裚领而刎颈者不絶。鲍叔 谓 管仲 曰:‘国死者众矣,毋乃害乎!’管仲 曰:‘安得已然,此皆其贪民也。’”
    • 20.
      逼岁释义:犹言逼近年关。 唐 岑参《岁暮碛外寄元撝》诗:“别家逢逼岁,出塞犹离羣。”《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把货都赊与人上了,旧帐又讨不上手,俄然逼岁,不得归家过年。”明 李贽《寿焦太史尊翁后渠公八秩华诞序》:“九年冬,侯 以书来曰:‘逼岁当走千里,与 宏甫 为十日之饮。’”

刎颈造句

1.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2.今天我们誓为刎颈之交,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3.中国女排这次出国参赛,一定刎颈之交。

4.金牌的兄弟情谊胜似刎颈之交!

5.他俩是有着三十年友谊的刎颈之交。

6.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7.正是因为廉颇敢于负荆请罪,史上才有了“将相和”的佳话。廉颇和蔺相如后来结成了刎颈之交。

8.这两个朋友如刎颈之交般的忠诚。

9.我俩虽是金兰之友,却非刎颈之交。

刎颈(wenj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刎颈是什么意思 刎颈读音 怎么读 刎颈,拼音是wěn jǐng,刎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刎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