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1) 粘结着的东西。【组词】:泥巴。锅巴。(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组词】:饭巴锅了。巴结别人。(3) 贴近。【例句】:前不巴村,后不巴店。(4) 盼,期望。【组词】:巴望。(5) 张开。【组词】:巴着眼睛。(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组词】:巴蜀。巴山蜀水。(8) 词尾,读轻声。【组词】:尾巴。嘴巴。(9) 大蛇。【例句】: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10) 气压的压强单位。(11) 压强单位。(12) 姓。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1. 古巴州人。
3. 古曲名。
⒈ 古 巴州 人。
引唐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⒉ 古曲名。详“下里巴人”。
引晋 张协 《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⒈ 巴州地方人氏。
引《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⒉ 鄙俗野者或野夫。
引《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牋》:「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
⒊ 巴州地方的民谣。参见「下里巴人」条。
引《文选·张协·杂诗》:「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1.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台大多製作下里巴人的戏剧节目。
2.像这种下里巴人的作品就不要拿上来丢人现眼了。
3.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4.文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为群众不仅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5.为什么不用门铃呢下里巴人,闪开。
6.我们乡下人只会唱一些下里巴人之类的歌,不会什么美声唱法。
7.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8.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9.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阳春白雪。
10.网游和电影,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
11.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12.这种阳春白雪的作品,不是我们下里巴人所能欣赏的。
13.语调不停变化,有时是阳春白雪,有时是下里巴人。
14.当我在开始出一些下里巴人的作品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15.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臺大多製作下里巴人的戏剧节目。
16.下里巴人在混沌生活中表现出的渺小真令人惊诧。
17.我的作品属下里巴人,他的才真正称得上阳春白雪。
18.我们既要会欣赏下里巴人,也要会欣赏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