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参两 参两的意思
cānliǎng

参两

简体参两
繁体參兩
拼音cān liǎng
注音ㄘㄢ ㄌ一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ān shēn cēn sān,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基本含义

指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中一个。

参两的意思

参两 [cān liǎng]

1. 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参两 引证解释

⒈ 参见“参天两地”。参见“参天两地”。

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
宋 张载 《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四七参两》:“《春秋纬》,诸侯上象四七,三公寅亮参两。”
四七,指二十八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幽赞参两,功则宏矣。”


参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参两释义: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宋 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明 杨慎《艺林伐山·四七参两》:“《春秋纬》,诸侯上象四七,三公寅亮参两。”四七,指二十八宿。
    • 2.
      朝鲜参释义:即高丽参。 产于 朝鲜 北部,系栽培品,因加工不同而分红参与白参两种。中医学上用根入药,功用与我国 吉林 产人参相近,而性偏温。
    • 3.
      水渍释义:⒈水里浸泡。《释名·释饮食》:“桃滥,水渍而藏之,其味滥滥然酢也。”宋 张载《正蒙·参两》:“故木之为物,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也,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⒉水迹。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四:“门前和街心的电轨上有些水渍,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丁玲《秋收的一天》:“只有那些河边的小石上,还留着被溅湿的清凉的水渍。”
    • 4.
      班布释义:⒈犹公布。 《后汉书·寇荣传》:“如臣犯元恶大憝……陛下当班布臣之所坐,以解众论之疑。”⒉犹散布。宋 张载《正蒙·参两》:“故云物班布太虚者,阴为风驱,敛聚而未散者也。”⒊一种染以杂色的木棉布。班,通“斑”。《三国志·魏志·东夷倭传》:“都市牛利 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隋书·地理志下》:“诸蛮本其所出,承 盘瓠 之后,故服章多以班布为饰。”《农书》卷二一引 三国 吴 万震《南州异物志》:“班布,古贝木所生,熟时状如鹅毳,细过丝棉,中有核如珠玽,用之则治出其核。”
    • 5.
      青目释义:⒈佛教传说 释迦 佛瞳子如绀青色。因用指有道行的僧人。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踰乎青目黑齿,高彼广膝赤髭。”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支郎 之彦,既耻黄精;瞿曇 之师,有惭青目。”⒉犹青眼,青睐。唐 杨炯《祭汾阴公文》:“参两宫而承顾盼兮,歷二纪而洽恩荣。郭有道 之青目兮,蔡中郎 之下迎。”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念 苏軾 不才,远謫此郡,穷途无倚,大人何不青目一二?”《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又替 蔡续 整顿个家事,嘱咐府县青目。”《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补廪二十四年

参两(can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参两是什么意思 参两读音 怎么读 参两,拼音是cān liǎng,参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参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