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教 名教的意思
míngjiào

名教

简体名教
繁体
拼音míng jiào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名教的意思

名教 [míng jiào]

1. 名声与教化。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名教 引证解释

⒈ 名声与教化。

《管子·山至数》:“昔者 周 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於天下。”

⒉ 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宋 曾巩 《上杜相公书》:“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或为礼乐之司,则宜建功於名教。”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明明是现代人……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


国语词典

名教 [míng jiào]

⒈ 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

《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而夺于其下,何数也。」
《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名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箍脑儿释义:同“一古脑儿”。《宦海》第一回:“所有那立法权,行法权、议法权,统通都给政府里一箍脑儿霸了起来,弄得个上下不通,官民不洽。”刘半农《答王敬轩》:“先生又把‘名教、名分、名节’一箍脑儿拉了进去,岂非西洋所有一种纯粹学问,一到 中国,便变了本万宝全书,变了个大垃圾桶吗?”
    • 2.
      三名三高释义:名作家、名演员、名教授和高工资、高稿酬、高奖金的合称。
    • 3.
      不子释义:⒈不合人子之道。《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钟文烝 补注:“位者,世子之位也。受尊礼而立其位,非子道。”《晋书·王羲之传》:“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枉 许止 以惩不子之祸,进 荀息 以甚苟免之恶,忍之也。”⒉谓不以为君。《穀梁传·僖公九年》:“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国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杀世子 申生 而立之也。”范宁 注:“诸侯在丧称子,言国人不君之,故繫于其君。”杨士勋 疏:“不子者,谓不以为君则是
    • 4.
      中第释义:⒈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⒉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⒊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
    • 5.
      临危下石释义: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野叟曝言》第五九回:“水夫人 慨然嘆息道:‘……即衣冠名教中,講説道學,誇談經濟者,少甚麽看風使柁、臨危下石之人。’”
    • 6.
      像化释义: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 7.
      僚采释义:同僚。《金石萃编·唐褚亮碑》:“动名教於搢绅,暎徽猷於僚采。”《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檄书到日,上下僚采,远近兵民,递相告諭,共赴师期。”清 顾炎武《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持此一册书,千秋戒僚采。”
    • 8.
      声利场释义:争名逐利的场所。宋 陆游《夜宴即席作》诗:“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金 蔡松年《七月还祈》诗:“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明 李东阳《送李士常》诗之五:“圣人重名教,始自室与堂,吾侕尚蔑弃,况彼声利场。”
    • 9.
      大极释义:⒈终结。汉 荀悦《申鉴·政体》:“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大极曰死。”⒉最高准则。《宋书·郑鲜之传》:“名教大极,忠孝而已。”⒊太极。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南史》:“﹝ 张南史 ﹞工奕棋,神算无敌,游心大极,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参见“太极”。
    • 10.
      娼家释义:⒈原指以歌舞为业的人家,后谓妓院。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宣和遗事》前集:“奈何信奸谗贼臣之语,夜宿娼家,荒於酒色。”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她说她年青的时候住家和‘游廓’相近,娼家唱的歌她大概都记得。”⒉指妓女。《花月痕》第四一回:“娼家而死节,名教毋乃褻。人生死知己,此意早已决。”
    • 11.
      孤裔释义:指家境败落的子孙后代。南朝 梁 任昉《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名教同悲,隐沦惆悵,而年世贸迁,孤裔沦塞,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 12.
      学法释义:⒈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⒉学校的法规。宋 叶适《学校》:“三代、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 13.
      干名犯义释义:干犯名教和道义。
    • 14.
      弘奬释义:大力劝勉、奖励。 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弘奬之路,斯既然矣。”《旧唐书·韩愈传》:“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奬仁义为事。”明 梅鼎祚《玉合记·赐完》:“朕惟昭明大节,实开王化之源;弘奬名流,式畅玄风之旨。”清 钱谦益《思仁先赠承德郎兼按察司佥事制》:“是用赠具阶官,用以昭明其世德,且可弘奬夫风流。”
    • 15.
      情礼释义:感情与礼仪。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唐 元稹《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诰》:“朕方藉良能,夺其情礼,起自哀疚,命为监临。”《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澄 待以客礼,寳寅 请丧君斩衰之服,澄 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
    • 16.
      惇明释义:劝勉昌明。语本《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明 李东阳《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伦理名教欲其惇明,风气习尚欲其陶铸。”
    • 17.
      拔置释义:提拔安插;提拔放置。《明史·陆粲传》:“曩自小臣赞大礼,拔置近侍,不三四年位至宰弼。”清 李渔《凰求凤·翻卷》:“虽涉风流,无伤名教,请从次甲,拔置巍科。”
    • 18.
      束教释义:谓受名教约束。
    • 19.
      泠人释义:伶人。古代乐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 观于军府,见 钟仪 ……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章炳麟《五朝学》:“犹时有 乐广、嵇绍 之伦,广 以风流辅名教,绍 不肯以朝服执泠人之业。”
    • 20.
      淳诚释义:忠诚,诚挚。清 方苞《与黄玉圃同祭尹少宰文》:“慨余暮年所得士友,信道篤而务仔肩名教者,子最淳诚。”

名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箍脑儿释义:同“一古脑儿”。《宦海》第一回:“所有那立法权,行法权、议法权,统通都给政府里一箍脑儿霸了起来,弄得个上下不通,官民不洽。”刘半农《答王敬轩》:“先生又把‘名教、名分、名节’一箍脑儿拉了进去,岂非西洋所有一种纯粹学问,一到 中国,便变了本万宝全书,变了个大垃圾桶吗?”
    • 2.
      三名三高释义:名作家、名演员、名教授和高工资、高稿酬、高奖金的合称。
    • 3.
      不子释义:⒈不合人子之道。《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钟文烝 补注:“位者,世子之位也。受尊礼而立其位,非子道。”《晋书·王羲之传》:“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枉 许止 以惩不子之祸,进 荀息 以甚苟免之恶,忍之也。”⒉谓不以为君。《穀梁传·僖公九年》:“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国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杀世子 申生 而立之也。”范宁 注:“诸侯在丧称子,言国人不君之,故繫于其君。”杨士勋 疏:“不子者,谓不以为君则是
    • 4.
      中第释义:⒈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⒉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⒊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
    • 5.
      临危下石释义: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野叟曝言》第五九回:“水夫人 慨然嘆息道:‘……即衣冠名教中,講説道學,誇談經濟者,少甚麽看風使柁、臨危下石之人。’”
    • 6.
      像化释义: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 7.
      僚采释义:同僚。《金石萃编·唐褚亮碑》:“动名教於搢绅,暎徽猷於僚采。”《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檄书到日,上下僚采,远近兵民,递相告諭,共赴师期。”清 顾炎武《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持此一册书,千秋戒僚采。”
    • 8.
      声利场释义:争名逐利的场所。宋 陆游《夜宴即席作》诗:“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金 蔡松年《七月还祈》诗:“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明 李东阳《送李士常》诗之五:“圣人重名教,始自室与堂,吾侕尚蔑弃,况彼声利场。”
    • 9.
      大极释义:⒈终结。汉 荀悦《申鉴·政体》:“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大极曰死。”⒉最高准则。《宋书·郑鲜之传》:“名教大极,忠孝而已。”⒊太极。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南史》:“﹝ 张南史 ﹞工奕棋,神算无敌,游心大极,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参见“太极”。
    • 10.
      娼家释义:⒈原指以歌舞为业的人家,后谓妓院。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宣和遗事》前集:“奈何信奸谗贼臣之语,夜宿娼家,荒於酒色。”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她说她年青的时候住家和‘游廓’相近,娼家唱的歌她大概都记得。”⒉指妓女。《花月痕》第四一回:“娼家而死节,名教毋乃褻。人生死知己,此意早已决。”
    • 11.
      孤裔释义:指家境败落的子孙后代。南朝 梁 任昉《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名教同悲,隐沦惆悵,而年世贸迁,孤裔沦塞,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 12.
      学法释义:⒈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⒉学校的法规。宋 叶适《学校》:“三代、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 13.
      干名犯义释义:干犯名教和道义。
    • 14.
      弘奬释义:大力劝勉、奖励。 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弘奬之路,斯既然矣。”《旧唐书·韩愈传》:“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奬仁义为事。”明 梅鼎祚《玉合记·赐完》:“朕惟昭明大节,实开王化之源;弘奬名流,式畅玄风之旨。”清 钱谦益《思仁先赠承德郎兼按察司佥事制》:“是用赠具阶官,用以昭明其世德,且可弘奬夫风流。”
    • 15.
      情礼释义:感情与礼仪。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唐 元稹《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诰》:“朕方藉良能,夺其情礼,起自哀疚,命为监临。”《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澄 待以客礼,寳寅 请丧君斩衰之服,澄 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
    • 16.
      惇明释义:劝勉昌明。语本《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明 李东阳《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伦理名教欲其惇明,风气习尚欲其陶铸。”
    • 17.
      拔置释义:提拔安插;提拔放置。《明史·陆粲传》:“曩自小臣赞大礼,拔置近侍,不三四年位至宰弼。”清 李渔《凰求凤·翻卷》:“虽涉风流,无伤名教,请从次甲,拔置巍科。”
    • 18.
      束教释义:谓受名教约束。
    • 19.
      泠人释义:伶人。古代乐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 观于军府,见 钟仪 ……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章炳麟《五朝学》:“犹时有 乐广、嵇绍 之伦,广 以风流辅名教,绍 不肯以朝服执泠人之业。”
    • 20.
      淳诚释义:忠诚,诚挚。清 方苞《与黄玉圃同祭尹少宰文》:“慨余暮年所得士友,信道篤而务仔肩名教者,子最淳诚。”

名教造句

1.他是一个孤儿,是乡亲们送他上了大学,报本反始,他决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

2.他本想留在学校里当一名教师,可是许多事情阴错阳差,使他终于成了商人。

3.你的心愿是为贫困生捐些书,我的心愿是为贫困生送棉衣棉被,他的心愿是让贫困生都受到很好的教育而当一名教师,我们大家的心愿汇成一股暖流奔向贫困地区的学生们,让我们一起关心帮扶教育。

4.做一名教师,须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须要有高尚的品德。

5.姐姐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报考师范大学,将来做一名教师。

6.姐姐立志做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7.我打算报考师范大学,将来做一名教师。

8.赞美是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更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释放。

9.这位名教授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创造性人才,真可谓河汾门下,非同寻常。

10.姐姐大学毕业后,心甘情愿到山区当一名教师。

名教(ming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名教是什么意思 名教读音 怎么读 名教,拼音是míng jiào,名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名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