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 [kuò ěr]
1. 开悟貌。觉悟貌。空阔貌。
廓尔 引证解释
⒈ 开悟貌。觉悟貌。
引《文选·曹植<七启>》:“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张铣 注:“廓尔,开悟貌。”
⒉ 空阔貌。
引唐 寒山 《诗》之二二八:“性月澄澄朗,廓尔照无边。”
廓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古哩释义: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 2.
廓尔喀人释义:也称“尼泊尔人”。尼泊尔人数最多的民族。约1080万人(1985年)。讲廓尔喀语。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业。
- 3.
榑槐释义:扶桑与槐树。借指公卿。《清史稿·礼志七》:“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 ……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回、番部、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参见“槐棘”。
- 4.
袀袯释义:一色粗布衣服。 借指庶民百姓。《清史稿·礼志七》:“千秋宴…… 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 ,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邀赏者五千人。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 、 回 、 番部 、 朝鲜 、 安南 、 暹罗 、 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
- 5.
逼处释义:⒈逼近居住。《明史·杨鹤传》:“我宗人,可与贼逼处此土乎?”⒉指地区邻接。清 林则徐《湖南提督移驻辰州折》:“惟因 辰州 逼处巖疆,常德 近在都会,歷任提督每多驻紥 常德,非巡閲之年不到 辰州。”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交收伊犁事宜疏》:“而西北路各军,与 俄 人逼处,积不相能。”⒊紧靠。清 魏源《筹海篇》:“廓尔喀 者,亦在 后藏 之西,与 东印度 偪处。”⒋犹杂居。清 龙启瑞《上梅伯言先生书》:“金陵 异族偪处。闻数十里外村落尚可安居,未审近復何如?”
- 6.
金叶表文释义:以金箔作表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廓尔喀 本 巴勒布国,旧分 叶楞部、布颜部、库木部,於 雍正 九年,各奏金叶表文,贡方物。”《清史稿·高宗纪六》:“六月丙申,富纲 奏 缅甸 孟陨 差头目 叶渺瑞洞 等齎金叶表文进贡,諭护送迅来行在。”亦省作“金叶表”。《清史稿·礼志十》:“道光 九年,回疆敉定,上太后徽号。缅甸国王 遣使进金叶表,创举也。”
- 7.
陪价释义:随从人员。《清史稿·礼志七》:“千秋宴…… 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邀赏者五千人。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回、番部、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