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炎帝 炎帝的意思
yán

炎帝

简体炎帝
繁体
拼音yán dì
注音ㄧㄢˊ ㄉ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1) 热。【组词】:炎热。炎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炎炎(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2) 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组词】:炎症。(3)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组词】:炎帝。炎黄。

dì,(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组词】:上帝。玉皇大帝。(2) 君主。【组词】: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基本含义

炎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成语“炎帝”的基本含义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代称,也可以用来形容君主或领导者的威严和权威。

炎帝的意思

炎帝 [yán dì]

1. 一说黄河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厉山氏。原居西北高原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东),后到达中原地区。曾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战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九黎族。击败并擒杀其首领蚩尤。炎黄两部的结合成为中原各族的主干,故炎帝亦与黄帝并称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制作耒耜,最早发明农业。并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Yan emperor;]

炎帝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上古 姜 姓部族首领。相传 少典 娶于 有蟜氏 而生。原居 姜水 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 炎帝 即 神农氏。

《孔子家语·辩物》:“昔 黄帝 以云纪官…… 炎帝 以火, 共工 以水, 太昊 以龙,其义一也。”
《史记·五帝本纪》:“炎帝 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 轩辕。”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 姓也……以火德王,故号 炎帝。”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汉 家旧种 明光殿,炎帝 还书《本草经》。”

⒉ 神话传说中主管夏令和南方的神。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 炎帝,其神 祝融。”
按,仲夏、季夏之月同。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 炎帝 乘离执衡司夏。”
唐 韩愈 《苦寒》诗:“羲和 送日出,恇怯频窥覘, 炎帝 持 祝融,呵嘘不相炎。”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炎帝 骑龙来絳闕,紫凤三千乘輦。”


国语词典

炎帝 [yán dì]

⒈ 帝号。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那时诸侯皆已顺从,独蚩尤共著炎帝侵暴诸侯,不服王化。」


炎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火释义:⒈途中午休用饭。《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日光将午,到一村镇。 江居 下了驴,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该打中火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爷优待他忒过分了,与他同坐同食;舟中还可混帐,到陆路中火歇宿,老爷也要存个体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再东盘北岭之南,三里,始见路旁餘薪爨灰,知为中火之地。”⒉中官。古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曍氏 以龙纪” 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曰:“ 炎帝 以火名官……中官为中火。”
    • 2.
      云火释义:⒈《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 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晋书·职官志》:“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⒉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六韬·必出》:“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 3.
      伊耆石年释义:即炎帝,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
    • 4.
      俟汾释义:亦作“俟分”。 复姓。《魏书·高车传》:“高车 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 俟分氏。”《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六年》“涉归 与 宇文部 素有隙”胡三省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姓苑》:“宇文氏 出自 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鲜卑 呼草为俟汾,遂号为 俟汾氏。后世通称 侯汾,盖音讹也。代为 鲜卑 单于。”参阅 唐 林宝《元和姓纂》卷六,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四方诸姓》。
    • 5.
      先医释义:古代传说 太昊 伏羲氏、炎帝 神农氏 和 黄帝 轩辕氏 曾发明医药,故旧时祀为先医。《清会典·太医院·御医以下职掌》:“祭先医则分献。”原注:“每年二月、十一月上甲日,於本院之 景惠殿 祭先医。”
    • 6.
      列山氏释义:即 神农氏。 又称 炎帝。
    • 7.
      南讹释义:⒈亦作“南为”、“南伪”、“南譌”。指夏时耕作及劝农等事。⒉南方主夏属火,炎帝所司。因用以借称火神。
    • 8.
      厉山氏释义:即 炎帝 神农。
    • 9.
      土德释义:⒈五德之一。 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司马贞 索隐:“炎帝 火,黄帝 以土代之。”《汉书·张苍传》:“苍 为丞相十餘年,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唐 张说《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而今表圣,土德以昌。”⒉大地的功德。清 金农《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⒊用称帝后的功德。明 徐渭《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
    • 10.
      大庭氏释义:传说中的古帝之名。 或以为古国名。《左传·昭公十八年》:“宋、卫、陈、郑 皆火,梓慎 登 大庭氏 之库以望之。”杜预 注:“大庭氏,古国名,在 鲁 城内,鲁 於其处作库。”孔颖达 疏:“先儒旧説皆云 炎帝 号 神农氏,一曰 大庭氏。”《庄子·胠箧》:“昔者 容成氏、大庭氏 …… 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成玄英 疏:“已上十二氏,并上古帝王也。”《汉书·古今人表》作“大廷氏”。颜师古 注:“廷,读曰庭。”
    • 11.
      女娃释义:中国的一些地方,把没结婚的女孩儿叫做女娃。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娃一说是炎帝最小的女儿,后化作精卫;另一说,女娃是上古的一个部落,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灭顶之灾。
    • 12.
      安登释义:古代传说中的 神农 母亲名。参阅《竹书纪年·炎帝神农氏纪》、《春秋元命苞》、宋 罗泌《路史·炎帝神农氏纪》。
    • 13.
      帝女释义:⒈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 指天帝之女瑶姬。⒉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炎帝之女精卫。⒊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⒋帝王之女。
    • 14.
      恨海难填释义:怨恨如海,难以填塞。比喻怨气难平。《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 15.
      扶来释义:亦作“扶徠”。亦作“扶犁”。传说为 伏羲 乐名。《通典·乐一》:“伏羲 乐曰《扶来》,亦曰《立本》。”宋 罗泌《路史·后纪三·炎帝上》:“乃命 邢天 作《扶犂》之乐,制《丰年》之咏。”罗苹 注:“扶犂,一作‘扶来’,即 伏羲 之《凤来》。来、犂古同音尔。”宋 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长离徠翔,爰作荒乐,歌《扶徠》,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罗苹 注:“《扶徠歌》,即《凤来》之颂,乃 神农 之《扶犂》也。扶、凤,来、犂,音相同尔。”明 张居正《答应天抚院书》:“不肖鄙朴不文,亦宜歌《扶徠》,颂盛德,以为
    • 16.
      时帝释义:指春帝 太皞、夏帝 炎帝、秋帝 少皞、冬帝 颛顼 及中央帝 黄帝。
    • 17.
      朱襄释义:炎帝 的别号。
    • 18.
      桂膏释义:传说中的一种脂膏。 晋 王嘉《拾遗记·燕昭王》:“不踰一年,王母 果至,与 昭王 游于燧林之下,説 炎帝 钻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於桂膏之上。”晋 王嘉《拾遗记·洞庭山》:“採柏实以合桂膏,用养心神。”
    • 19.
      氐人国释义:传说中的国名。 其人为 炎帝 后裔。人面鱼身。
    • 20.
      淳于姓释义:淳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

炎帝(yan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炎帝是什么意思 炎帝读音 怎么读 炎帝,拼音是yán dì,炎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炎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