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的意思
āizāi

呜呼哀哉

简体呜呼哀哉
繁体嗚呼哀哉
拼音wū hū āi zāi
注音ㄨ ㄏㄨ ㄞ ㄗㄞ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wū,(1) 〔呜呼〕a.文言叹词;b.旧时祭文常用以表示叹息,后借指死亡,如“一命呜呜”。均亦作“乌呼”、“於呼”、“於戲”。(2) 象声词。【例句】:汽笛呜呜地响。她呜呜地哭。

hū,(1) 喊。【组词】: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 )地。(2) 唤,叫。【组词】: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3)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组词】:呼气。呼吸。(4) 象声词。【例句】:呼地跳起来。(5) 姓。

zāi,(1) 文言语气助词(①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如“何哉?”“有何难哉?”②表感叹,相当于“啊”,如“快哉!”)。(2) 同“才”,开始。

基本含义

表示悲伤、哀叹或感叹的心情。

呜呼哀哉的意思

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

1. 表示悲痛之辞。

鸣呼哀哉。——清·袁枚《祭妹文》

[ alas; ]

2. 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意。

3. 借指人的死亡。

[ dead and gone; ]

4. 借指事物的完蛋。

他们创办的小刊物不久就呜呼哀哉了。

[ all is lost; ]

呜呼哀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呜嘑哀哉”。

⒉ 表示悲痛之辞。常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 尼父,无自律。”
《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呜嘑哀哉!国丧良佐,家陨栋梁。”
《后汉书·侯霸传》:“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呼哀哉!”
宋 叶适 《祭李参政文》:“奈何一朝,长隔死生。呜呼哀哉!”

⒊ 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施济 忽遘一疾,医治不痊,呜呼哀哉了。”
《红楼梦》第十六回:“﹝ 秦邦业 ﹞将 秦钟 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
鲁迅 《集外集·选本》:“不过这类的辩论,照例是不会有结果的,往复几回之后……而问题于是呜呼哀哉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他们﹞有的呜呼哀哉了,有的嗷嚎嗷嚎的叫起来。”


国语词典

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

⒈ 表示哀痛的感叹词。也作「於呼哀哉」。

《礼记·檀弓上》:「鲁哀公诛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⒉ 借指死亡。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程金便一把叉住喉咙,叉得手重,口又不得通气,一霎呜呼哀哉了。」
《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半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呜呼哀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寿终正寝释义:旧时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比喻事物的消亡(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人死后,一般停灵在正屋正中的房间)。
    • 2.
      与世长辞释义: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呜呼哀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窜释义:藏匿逃窜。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罪重於郊甸,无所伏窜。”汉 贾谊《吊屈原文》:“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鸞凤伏窜兮,鴟梟翱翔。”明 何景明《与何粹夫书》:“子衡 伏窜於海滨,有忧国伤人之思。”
    • 2.
      呜呼释义:⒈也作乌呼、於呼、於戏。文言叹词。表示叹息:呜呼哀哉。⒉借指死亡(含贬义):一命呜呼。
    • 3.
      呜嘑哀哉释义:见“呜呼哀哉”。
    • 4.
      呜嚎释义:⒈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⒉指人丧命,呜呼哀哉。
    • 5.
      夭年释义:犹盛年。 《汉书·王莽传下》:“夭年陨命,呜呼哀哉!”
    • 6.
      寿元释义:寿命;寿数。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爇龙涎一炷透穹苍,祝吾王寿元无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参术无灵,竟就呜呼哀哉了!”
    • 7.
      尼父释义:亦称“尼甫”。对 孔子 的尊称。孔子 字 仲尼,故称。《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汉 班固《白虎通·圣人》:“孔子 反宇,是谓 尼甫。”唐 李涉《怀古》诗:“尼父 未适 鲁,屡屡倦迷津。”明 冯梦龙《<山歌>叙》:“桑间 濮 上,《国风》刺之,尼父 録焉。”
    • 8.
      虚怯释义:⒈胆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那小儿半日不见了人,心中虚怯,哭得不耐烦。”清 李渔《比目鱼·寇发》:“虎豹衝锋,犀象张威……都是俺决胜的奇兵,不似仗人威,有时虚怯。”⒉心悸。《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监生 ﹞早上喫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牀里面睡下。”⒊虚劳。《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不想 何氏 自产 月英 之后,便染了个虚怯症候。不上半年,呜呼哀哉。”
    • 9.
      谨言释义:⒈敬慎进言。 《穀梁传·桓公三年》:“夏,齐侯、衞侯 胥命于 蒲。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⒉谓恭敬上言。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臣 德裕 等诚欢诚跃,顿首顿首,谨言。”宋 张耒《皇太后谥册文》:“恭惟神灵在天,休闻在下,光於宗社,表於 有宋,亿载万世,与国无极,呜呼哀哉!谨言。”⒊审慎发言。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林酒仙》:“谨言终少祸,节俭胜求人。”《西游记》第五四回:“三藏 回头吩咐道:‘悟能,谨言!谨言!’”

呜呼哀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窜释义:藏匿逃窜。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罪重於郊甸,无所伏窜。”汉 贾谊《吊屈原文》:“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鸞凤伏窜兮,鴟梟翱翔。”明 何景明《与何粹夫书》:“子衡 伏窜於海滨,有忧国伤人之思。”
    • 2.
      呜呼释义:⒈也作乌呼、於呼、於戏。文言叹词。表示叹息:呜呼哀哉。⒉借指死亡(含贬义):一命呜呼。
    • 3.
      呜嘑哀哉释义:见“呜呼哀哉”。
    • 4.
      呜嚎释义:⒈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⒉指人丧命,呜呼哀哉。
    • 5.
      夭年释义:犹盛年。 《汉书·王莽传下》:“夭年陨命,呜呼哀哉!”
    • 6.
      寿元释义:寿命;寿数。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爇龙涎一炷透穹苍,祝吾王寿元无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参术无灵,竟就呜呼哀哉了!”
    • 7.
      尼父释义:亦称“尼甫”。对 孔子 的尊称。孔子 字 仲尼,故称。《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汉 班固《白虎通·圣人》:“孔子 反宇,是谓 尼甫。”唐 李涉《怀古》诗:“尼父 未适 鲁,屡屡倦迷津。”明 冯梦龙《<山歌>叙》:“桑间 濮 上,《国风》刺之,尼父 録焉。”
    • 8.
      虚怯释义:⒈胆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那小儿半日不见了人,心中虚怯,哭得不耐烦。”清 李渔《比目鱼·寇发》:“虎豹衝锋,犀象张威……都是俺决胜的奇兵,不似仗人威,有时虚怯。”⒉心悸。《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监生 ﹞早上喫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牀里面睡下。”⒊虚劳。《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不想 何氏 自产 月英 之后,便染了个虚怯症候。不上半年,呜呼哀哉。”
    • 9.
      谨言释义:⒈敬慎进言。 《穀梁传·桓公三年》:“夏,齐侯、衞侯 胥命于 蒲。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⒉谓恭敬上言。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臣 德裕 等诚欢诚跃,顿首顿首,谨言。”宋 张耒《皇太后谥册文》:“恭惟神灵在天,休闻在下,光於宗社,表於 有宋,亿载万世,与国无极,呜呼哀哉!谨言。”⒊审慎发言。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林酒仙》:“谨言终少祸,节俭胜求人。”《西游记》第五四回:“三藏 回头吩咐道:‘悟能,谨言!谨言!’”

呜呼哀哉造句

1.从医院回来不几天,他旧病复发,便呜呼哀哉了。

2.敌人的阴谋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呜呼哀哉了。

3.我好几回体检都没发现绝症,看样子不至于呜呼哀哉了。

4.敌人的阴谋还没得逞就呜呼哀哉了。

5.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呜呼哀哉了。

6.经着拶子,疼痛难忍,一口气收不来,翻身跌倒,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wuhuaiz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呜呼哀哉是什么意思 呜呼哀哉读音 怎么读 呜呼哀哉,拼音是wū hū āi zāi,呜呼哀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呜呼哀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