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阴 [liǔ yīn]
1. 亦作“柳荫”。
2. 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4. 指枝叶茂密的柳林。
柳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柳荫”。
⒉ 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引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阴长。”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入夏则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二:“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
《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尘土,将马繫在柳阴中。”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这个消息成了镇上人们晚饭后柳荫下的夕阳会聚谈的资料。”
⒊ 指枝叶茂密的柳林。
引《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柳阴中忽噪新蝉,见流萤飞来庭院。”
许杰 《惨雾》上:“柳荫里面喊出了一班人马。”
柳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牀释义:胡床的别称,一种有靠背、能折迭的坐具。唐 吴兢《贞观政要·慎所好》:“隋煬帝 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 胡 人,乃至谓胡床为交牀,胡瓜为黄瓜。”《水浒传》第二回:“那一日,史进 无可消遣,捉个交牀,坐在打麦场边柳阴树下乘凉。”清 金农《茶事八韵》:“鍑古交牀支,甌香浄巾拭。”
- 2.
伴哥释义:乡村中少年的泛称。 多见于 元 杂剧。元 卢挚《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我是唤当村里后生咱!无路子,沙三,伴哥,牛表,牛觔,你每一齐的都来!”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在村。”
- 3.
别梦释义:离别后思念之梦。 唐 许浑《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诗:“花落西亭添别梦,柳阴南浦促归程。”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卷五引 李兰青 诗:“别梦縈千里,归期耐隔年。”毛泽东《到韶山》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4.
官道释义:⒈管理将士的办法。 《孙子·计》:“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梅尧臣 注:“官道,裨校首长,统率必有道也。”一说官为百官之分,道为粮路。见《十一家注孙子》引 曹操 注。⒉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唐 白居易《西行》诗:“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儿也!就在这官道旁边,敢将你来冻杀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走出门来,便是往来官道。”管桦《将军河》第一部十五章:“他迷路啦,把砍柴人走的山路当成官道了。”
- 5.
拄杖释义:⒈执持。三国 魏 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⒉支撑着拐杖。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宋 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⒊手杖,拐杖。唐 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 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 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 6.
拘累释义:亦作“拘縲”。监禁,囚禁。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干纪之姦不战而拘纍,彊梁之凶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二:“偶寻长街柳阴吟咏,忽被都虞候拘縲数日。”章炳麟《熊成基哀辞》:“又逾年,炳麟 至自京师,茇舍 长春,以治简书,所寝之室,则君拘纍时故处也。”
- 7.
春社释义:古时于春耕前(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郑玄 注:“春田祭社。”唐 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张素《得利寺》诗:“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 8.
柳荫释义:见“柳阴”。
- 9.
柳阴释义:⒈亦作“柳荫”。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⒉指枝叶茂密的柳林。
- 10.
清古释义:清雅古朴。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道士缓步庭中,年可四十,丰仪清古。”宋 陈亮《与周立义参政》书:“左朝奉郎 叶衡,右迪功郎 孙伯虎,文章清古。”清 蒋士铨《第二碑·寻诗》:“你看那柳阴之下,坐着一位老丈,鬚眉清古。”
- 11.
渔庄释义:渔村。清 董元度《舟行杂诗》:“渔庄蟹舍接茭蒲,浩淼烟波夜月孤。”清 盛百二《题王述庵先生三泖渔庄四时图即用留别》诗:“何年相约共往还,借我渔庄船一隻。”《花月痕》第六回:“俯瞰柳阴中,渔庄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图画。”
- 12.
白头乌释义:白头颈的乌鸦。郭沫若《星空·江湾即景》:“对岸的杨柳摇…摇…白头乌!十年不见了!柳阴下,浮着一群鸭子呀!”
- 13.
闲常释义:⒈亦作“间常”。 亦作“闲常”。有时。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二章:“从此,季交恕 对 凌雍雄 的印象很好,逐渐亲近他,间常问:‘日本 文怎样?日本 话好不好懂?’”许杰《旅途小记》:“但是,同我一样的这一类旅客,还是间常在这里搁置他一天行步疲乏的身体。”⒉亦作“间常”。亦作“闲常”。平时;经常。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 牛员外 的酒店,他闲常不来,一箇月便和我算一遭帐。”《儒林外史》第九回:“盐店一位管事先生,閒常无事,就来我们这稻场上,或是柳阴树下坐着。”清 潘荣陛
- 14.
雨旸释义: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 ”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宋 陆游《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清 赵翼《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 15.
骑竹马释义:古时儿童常相与骑竹马为戏,后因用作咏儿童生活与友谊的典故。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公 语诸人曰:‘少时与 渊源 共骑竹马。’”唐 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大历 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 会昌 春。”前蜀 韦庄《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诗:“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亦省作“骑竹”。唐 杜甫《清明》诗之一:“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与两从兄,自鬭草骑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尝一语失敬爱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