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容 [zhòng róng]
1. 古代相传高阳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
3. 晋阮咸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仲容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参见“八愷”。
引《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南朝 梁 刘峻 《辩命论》:“是使 浑敦、檮杌,踵武於 云臺 之上; 仲容、庭坚,耕耘於巖石之下。”
⒉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引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阮咸,字 仲容,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仲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夷释义:⒈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 贡其楛矢。”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⒉指 三国 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 注:“东夷,谓 吴。”⒊特指 清 朝统治者。清 顾炎武《羌胡引》:
- 2.
事大释义:指小国侍奉大国。 《周礼·夏官·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郑玄 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若以 元昊 於北朝失事大之体,则自宜问罪。”
- 3.
仲容释义:⒈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南朝 梁 刘峻《辩命论》:“是使 浑敦、檮杌,踵武於 云臺 之上;仲容、庭坚,耕耘於巖石之下。”参见“八愷”。⒉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唐 杜甫《示侄佐》诗:“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仇兆鳌 注引《晋书》:“阮咸,字 仲容,籍 之姪。”明 何景明《
- 4.
八冲释义:⒈泛指要冲之地。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雍 益 二州,顺流而东; 青 徐 战士,列江而西: 荆 、 扬 、 兗 、 豫 ,争驱八衝;征东甲卒,虎步 秣陵 。”⒉指通衢。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掷火万里’,亦用《度人经》‘掷火万里流铃八衝’之语。”
- 5.
八恺释义:亦作“八凯”。 相传古代 高阳氏 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孔颖达 疏:“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汉书·古今人表》庭坚 作 咎繇。《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 6.
制草释义:诏令的文稿。 《宋史·李仲容传》:“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宋 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高贞公 郢 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 7.
北阮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罗綺。
- 8.
十六族释义:指古代传说的 高阳氏 的后代八恺和 高辛氏 的后代八元,为 舜 向 尧 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於 尧,尧 不能举。舜 臣 尧,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9.
叔达释义:⒈古代相传高阳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 参见“仲容”。⒉复姓。
- 10.
尨降释义: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 11.
崇饰释义:⒈粉饰;夸饰。《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⒉装饰,修饰。《三国志·魏志·高堂隆
- 12.
开示释义:⒈指明。《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宣温密之詔,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许地山《危巢坠简·无法投递之邮件》:“爱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师’所不能训诲开示的。”⒉展示,显示。《后汉书·李固传》:“固 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故先开示大信,喻以存亡。”宋 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父準追封汉国公》:“所以遂吾大臣欲显其亲之志,而开示在位予一人尊奬近辅之心。”郭沫若《女神
- 13.
推纠释义:推究纠察。 《梁书·庾仲容传》:“除尚书左丞,坐推纠不直免。”《周书·武帝纪上》:“詔自 建德 元年八月以前犯罪,未被推纠,於后事发失官爵者,并听復旧。”《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囚禁非理死损者,委监察随事推纠。”
- 14.
李佛子释义:称 宋 李仲容。
- 15.
濬决释义:开通疏导(水道)。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伐树北山,则 太行 木尽;濬决 河 洛,则百川通流。”
- 16.
画迹释义:⒈亦作“画跡”。亦作“画蹟”。画的笔法。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天寳 初,自 南内 移来,画迹拙俗。”一本作“画蹟”。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孟仲晖》:“善写貌,笔迹类 陈閎,又似 阎令。时有 杜景祥、王允之,竝画迹与 仲暉 相近也。”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绍宗》:“父 修礼,画跡与 殷仲容 相类,亦善书。”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近人有收《汉祖过沛图》者,画蹟颇佳。”⒉绘画的遗迹。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会暇日,游 大兴善寺 ……游及
- 17.
苍舒释义:远古传说中人名。八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参见“八愷”。
- 18.
褓襁释义:亦作“褓繈”。 即襁褓。《吕氏春秋·明理》:“民多疾癘,道多褓繦,盲秃傴尩,万怪皆生。”高诱 注:“褓,小儿被也。繦,褸格绳也。言民襁负其子走道,跛而散去。”陈奇猷 校释:“褓繦即指婴儿。道多褓繦即道多弃婴也。”《淮南子·要略》:“武王 立三年而崩,成王 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唐 颜真卿《谢赠祖官表》:“臣亡父故 薛王 友先臣 惟贞、亡伯故 濠州 刺史先臣 元孙 等并褓襁苴麻,孩提未识,养於舅氏 殷仲容 以至成立。”
- 19.
足用释义:⒈财用富足。 《周礼·天官·宰夫》:“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詔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孙诒让 正义:“江永 云,足用谓度支有方而用不匱。”晋 干宝《晋纪总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 説:‘你们这等没天理,王公子 三万两银子,俱送在我家。若不是他时,我家东也欠债,西也欠债,焉有今日这等足用?’”⒉足够应用;足供驱使。《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公孙渊 ﹞自以为控弦十万,奔走足用,信能右折 燕 齐
- 20.
辽阳释义:曾为县名、府名、路名、行省名。今为市名。泛指今 辽阳市 一带地方。《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而城池不守。”李善 注:“《汉书》曰:辽东郡 有 辽阳县。”唐 沉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五征戍忆 辽阳。”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后以事謫 辽阳,子孙仍富。”清 王庆勋《颶风行》:“吴 头一水 辽阳 通,羣舟航海凭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