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恶事 恶事的意思
èshì

恶事

简体恶事
繁体惡事
拼音è shì
注音ㄜ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 wù ě wū,(1) 不好。【组词】: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2) 凶狠。【组词】:恶霸。恶棍。险恶。凶恶。(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组词】:恶贯满盈。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组词】:可恶。厌恶。好(hào)恶。(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2) (噁)(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指坏事、恶行。

恶事的意思

恶事 [è shì]

1. 邪恶的行为或事例。

[evil;]


恶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慝释义:九种恶事。
    • 2.
      二凶释义:二恶事或二恶人。
    • 3.
      光恶不善释义: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4.
      内讳释义:⒈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 齐 师战于 郎,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遂 如 齐 逆女”汉 何休 注:“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⒉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餘无所讳。’”《宋书·谢弘微传》:“弘微 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5.
      四恶释义:⒈指虐、暴、贼、有司四种恶事。⒉指四种厌恶的事。
    • 6.
      国乱释义:⒈国家的变乱。《左传·僖公元年》“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唐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⒉指作乱的人。《史记·晋世家》:“盾 曰:‘弑者 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 7.
      国恶释义: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左传·僖公元年》:“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司马君实 充史讨,白执政:《时政记》、《起居注》皆并不载 元昊 叛命、北戎请地事,欲就枢密府检寻事迹,以备载録。龎相 自至史院商量,孙朴 兼修国史之任,云:‘国恶不可书。’”
    • 8.
      恶世释义:佛教谓恶事盛行之世。
    • 9.
      恶事传千里释义:恶事:坏事,丑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 10.
      恶缘释义:诱我为恶事之外界事物。
    • 11.
      播恶遗臭释义:传播恶事,遗留臭闻。指所干恶事和坏名声,传播到远地或遗留给后世。
    • 12.
      旌善惩恶释义:表彰好人好事,惩办恶人恶事。
    • 13.
      涂脂抹粉释义:涂胭脂,抹香粉。原指女性化妆,现多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
    • 14.
      现世现报释义:报:报应。 原为佛家语。后指人做了恶事,今生就会得到报应。意指报应很快。
    • 15.
      监官释义:⒈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诸侯王,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刘孟安、阮结、富阳 闻人宇、监官 徐及、新城 杜稜、餘杭 凌文举、临平 曹信,俱为都将,号称‘杭州 八都’。”⒉国子监、
    • 16.
      赏善罚否释义: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 17.
      赏善罚恶释义: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18.
      赏贤罚暴释义: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19.
      逆缘释义:佛学术语,为“顺缘”之对称,遇到恶事恶人为佛道之缘也,即比喻成功道路上的磨练,并非自身因果,乃为他业影响。
    • 20.
      造孽释义:佛教用语。也说作孽。指做坏事(将来要受到报应)。现泛指做恶事。

恶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慝释义:九种恶事。
    • 2.
      二凶释义:二恶事或二恶人。
    • 3.
      光恶不善释义: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4.
      内讳释义:⒈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 齐 师战于 郎,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遂 如 齐 逆女”汉 何休 注:“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⒉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餘无所讳。’”《宋书·谢弘微传》:“弘微 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5.
      四恶释义:⒈指虐、暴、贼、有司四种恶事。⒉指四种厌恶的事。
    • 6.
      国乱释义:⒈国家的变乱。《左传·僖公元年》“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唐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⒉指作乱的人。《史记·晋世家》:“盾 曰:‘弑者 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 7.
      国恶释义: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左传·僖公元年》:“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司马君实 充史讨,白执政:《时政记》、《起居注》皆并不载 元昊 叛命、北戎请地事,欲就枢密府检寻事迹,以备载録。龎相 自至史院商量,孙朴 兼修国史之任,云:‘国恶不可书。’”
    • 8.
      恶世释义:佛教谓恶事盛行之世。
    • 9.
      恶事传千里释义:恶事:坏事,丑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 10.
      恶缘释义:诱我为恶事之外界事物。
    • 11.
      播恶遗臭释义:传播恶事,遗留臭闻。指所干恶事和坏名声,传播到远地或遗留给后世。
    • 12.
      旌善惩恶释义:表彰好人好事,惩办恶人恶事。
    • 13.
      涂脂抹粉释义:涂胭脂,抹香粉。原指女性化妆,现多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
    • 14.
      现世现报释义:报:报应。 原为佛家语。后指人做了恶事,今生就会得到报应。意指报应很快。
    • 15.
      监官释义:⒈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诸侯王,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刘孟安、阮结、富阳 闻人宇、监官 徐及、新城 杜稜、餘杭 凌文举、临平 曹信,俱为都将,号称‘杭州 八都’。”⒉国子监、
    • 16.
      赏善罚否释义: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 17.
      赏善罚恶释义: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18.
      赏贤罚暴释义: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19.
      逆缘释义:佛学术语,为“顺缘”之对称,遇到恶事恶人为佛道之缘也,即比喻成功道路上的磨练,并非自身因果,乃为他业影响。
    • 20.
      造孽释义:佛教用语。也说作孽。指做坏事(将来要受到报应)。现泛指做恶事。

恶事造句

1.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2.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王大爷的孙子被拘留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3.你做了这等恶事,还以为自己可以逍遥法外吗?

4.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小心啊!

5.虽然他从前做了不少恶事,但如今已经改邪归正了。

恶事(e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恶事是什么意思 恶事读音 怎么读 恶事,拼音是è shì,恶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恶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