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悬鼓 悬鼓的意思
xuán

悬鼓

简体悬鼓
繁体懸鼓
拼音xuán gǔ
注音ㄒㄩㄢˊ ㄍ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án,(1) 挂,吊在空中。【组词】: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组词】:悬断。悬案。悬而未决。(3) 距离远。【组词】:悬隔。悬殊。(4) 危险。【组词】:悬崖。悬乎(“乎”读轻声)。(5) 公开提示。【组词】:悬赏。

gǔ,(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例句】: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组词】:耳鼓。石鼓。(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组词】:鼓吹。鼓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组词】: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 高起,凸出。【组词】:鼓包。鼓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基本含义

形容人在紧张、焦虑等情绪下,心跳加快,如同悬挂的鼓一样。

悬鼓的意思

悬鼓 [xuán gǔ]

1. 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

2. 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4. 亦作“悬鼓”。比喻落日。

悬鼓 引证解释

⒈ 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 周 代。 《隋书·音乐志下》:“夏后氏 加四足,谓之足鼓。 殷 人柱贯之,谓之楹鼓。

周 人悬之,谓之悬鼓。”
《礼记·明堂位》作“周 县鼓”。 陈澔 集说:“县,悬於簨簴也。”

⒉ 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后汉书·五行志一》引 汉 桓帝 时童谣:“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唐 刘禹锡 《龙阳县歌》:“沙平草緑见吏稀,寂寥斜阳照悬鼓。”

⒊ 亦作“悬皷”。比喻落日。

《观无量寿经》:“见日欲没,状如悬皷。”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六:“夕阳楼外归心处,悬鼓西山观落暉。”


悬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悬皷释义:见“悬鼓”。
    • 2.
      旗亭释义:⒈市楼。 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唐 王勃《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唐 杜甫《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⒉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
    • 3.
      楼鼓释义:⒈古代筑楼悬鼓,有盗贼时击以报警,谓之“楼鼓”。 ⒉作报时之用。
    • 4.
      登闻鼓释义: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晋书·卫瓘传》:“於是 繇 等执黄旛,挝登闻鼓。”唐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有击登闻鼓以闻於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闕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胡三省 注:“登闻鼓,令负冤者得诣闕挝鼓,登时上闻也。”《明史·刑法志二》:“登闻鼓,洪武 元年置於 午门 外,一御史日监之,非大寃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我要击动登闻鼓,请主上临朝。”
    • 5.
      鼓跗释义:鼓架的四足。借指鼓架。《左传·宣公四年》:“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刘文淇 疏证:“疏云:‘车上不得置簨簴以悬鼓,故为作跗,若 殷 之楹鼓也。’如疏説,则跗谓鼓足。”杨伯峻 注:“鼓跗犹今之鼓架。”

悬鼓(xuang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悬鼓是什么意思 悬鼓读音 怎么读 悬鼓,拼音是xuán gǔ,悬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悬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