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骨 [ān gǔ]
1. 佛教寺院将死者火葬后,收拾遗骨,置于本堂称为“安骨”。 《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山门首真亭挂真、奠茶汤、秉炬、安骨、提衣……。”
安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安位释义:佛教术语,指丧仪结束后,收灵骨埋葬之,并安置灵牌,又作安骨。
- 2.
安骨释义:佛教寺院将死者火葬后,收拾遗骨,置于本堂称为“安骨”。 《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山门首真亭挂真、奠茶汤、秉炬、安骨、提衣……。”
- 3.
建安体释义: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所作的诗文。其中不少作品(主要是诗歌),继承《诗经》及 汉 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词情慷慨,风格刚健,受到后世的推崇。唐 王维《别綦毋潜》诗:“盛得 江 左风,弥工建安体。”赵殿成 笺注:“建安,汉 末年号。时 曹 氏父子及 鄴中 七子俱善篇章,后人谓之‘建安体’。”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参见“建安骨”。
- 4.
建安风骨释义:见“建安骨”。
- 5.
建安骨释义: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建安,汉献帝 年号。唐 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王琦 注:“东汉 建安 之末,有 孔融、王粲、陈琳、徐干、刘楨、应瑒、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世谓之建安体。风骨遒上,最饶古气。”亦称“建安风骨”。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黄初 之后,惟 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