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邵伯 邵伯的意思
shào

邵伯

简体邵伯
繁体
拼音shào bó
注音ㄕㄠˋ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o,(1)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2) 姓。

bǎi bó,(1) 兄弟排行次序。【例句】: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组词】:伯伯。伯父。伯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组词】:老伯。世伯。(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组词】:伯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例句】:“海内文章伯”。(6) 姓。 ◎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基本含义

指以忠诚、正直、有胆识的人。

邵伯的意思

邵伯 [shào bó]

1. 周召公奭。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又作邵公、邵伯。

邵伯 引证解释

⒈ 周 召公 奭。因封地在 召,故称 召公 或 召伯,又作 邵公、邵伯。参见“邵伯树”。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邵伯 讼不忍烦民,听断棠下,能兴时雍而致刑错。”


邵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榜释义:⒈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 即位,齐贤(张齐贤)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⒉即乙榜。指举人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 法兰西 打仗那年,广西 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 湖北。”
    • 2.
      三槐释义:⒈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 后因以三槐喻三公。⒉宋王祐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王氏之代称。
    • 3.
      三语释义:⒈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⒉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 4.
      上甲释义:⒈阴历每月上旬之甲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繫牲。”《汉书·天文志》:“正月上甲,风从东方来,宜蚕。”⒉科举时代殿试成绩最优的一等,也称一甲。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 即位,齐贤 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金史·选举志二》:“凡武举,泰和 三年格,上甲第一名迁忠勇校尉,第二、三名迁忠翊校尉。”清 方苞《赠通奉大夫刑部侍郎黄公墓表》:“今吏部侍郎 叔琳 已登上甲。”
    • 5.
      不孤释义:⒈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十:“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⒉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沉兼士《<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 6.
      二郎作相释义:宋 王祐 事 太祖 为知制诰,太祖 遣使 魏州,许以使还为相。 及还而未果,祐 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 旦,后果为 真宗 相。事见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
    • 7.
      从骑释义:⒈骑马的随从。 《史记·魏公子列传》:“市人皆观公子执轡。从骑皆窃駡 侯生。”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一:“司马温公 ……官宫祠,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 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⒉随从的骑兵。《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瓚 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唐 韩翃《祭岳回重赠孟都督》诗:“从骑尽 幽 并,同人皆 沉 谢。”
    • 8.
      休致释义:⒈官吏年老去职。宋 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元 方回《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之一:“弱冠至休致,日须成一诗。”《明史·选举志三》:“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祁龙威 说明:“史致諤‘休致’后,寄居 常州。”⒉泛指辞官。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有中散大夫 吴执中 者,少年登科。皇祐
    • 9.
      八拜释义: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 潞公 代 魏公 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 之父 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 敢慢 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 稷 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李稷 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 不获已,如数拜之。”⒉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 徐信 遂与 刘俊卿 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 英布 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
    • 10.
      出谒释义:外出拜见。《汉书·韩延寿传》:“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自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謁,适会明府登车。”《南齐书·刘悛传》:“蛮王 田僮 在山中,年垂百餘岁,南譙王 义宣 为 荆州,僮 出謁,至是又出謁 悛。”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韩参政 亿、李参政 若谷,未第时皆贫,同赴试京师,共有一席一氊,乃割分之。每出謁,更为僕。”
    • 11.
      协济释义:⒈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更相调护,协济於朝。”宋 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且诸将不能协济,反自相忌嫉。”⒉友援;救济;接济。明 徐渭《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转餉 关 中,伫待 萧何 之协济。”《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协济户十八万,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输半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人之中国观》:“而各省亦以款项协济中央。”⒊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清 顾炎武《郡县论七》:“若尽一县之入用之而犹不足,然后以他县
    • 12.
      后録释义:称某些以“録”为书名的著作的续篇。如:《文献通考·经籍四四》著录有《闻见后录》二十卷。系 宋 邵博 继 邵伯温《闻见前录》之作。
    • 13.
      吐纳释义:⒈吐故纳新。 道家养生之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若何?”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摶 不知吐纳修养之理,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圣世?”清 孙枝蔚《题华山高枕图寿吴香林》诗:“那用仙家吐纳频,陶然一枕自生春。”⒉泛指呼吸。鲁迅《坟·杂忆》:“因此我常常欣慕现在的青年,虽然生于 清 末,而大抵长于 民国,吐纳共和的空气,该不至于再有什么异族轭下的不平之气,和被压迫民族的合辙之悲罢。”叶圣
    • 14.
      大科释义:唐 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 人谓之大科。清 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宋 陈师道《赠二苏公》诗:“谁其识者有 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任渊 注:“东坡 兄弟皆应贤良科。”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九:“富韩公 初游场屋,穆修 伯长 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 朝初开大科,一时名士率皆怀刺跨马,日夜诣司枋者之门,乞声誉以进。”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制科》。《旧唐书·舆服志》:“﹝ 武
    • 15.
      寝膳释义:亦作“寝饍”。寝食。唐 李商隐《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伏惟慎安寝膳,勉护兴居。”《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周天元 以灾异屡见,舍仗卫,如 天兴宫。百官上表,劝復寝膳。”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伏望皇帝陛下,安和寝饍,惠养疲羸。”
    • 16.
      憸薄释义:奸邪浮薄。《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其壻 张博济 亦憸薄自肆,为户部郎中……有司不敢言。”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所用皆憸薄少年,天下骚然!”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其中亦有心相孚、行相契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而败羣背义,憸薄无行之人,亦已滥竽其中矣。”
    • 17.
      旷放释义:犹言旷达不羁。语出《晋书·向秀传》:“﹝ 秀 ﹞作《思旧赋》云:‘嵇 意远而疎,吕 心旷而放。’”《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甫 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吉 生 如愚,山左 人,故家子也,性旷放。”
    • 18.
      明珠弹雀释义:用光泽晶莹的珍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汉扬雄《太玄·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录》卷六:“将明珠而弹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 弹(tán)。
    • 19.
      望尘释义:⒈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后汉书·度尚传》:“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是以高世之士,望尘而旋迹;轻薄之徒,响赴而影集。”⒉犹言望尘而拜。唐 王昌龄《长歌行》:“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李云逸 注:“望尘,谓趋附权贵,候望其车马之尘。”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四:“宣仁 怒曰:‘韩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当望尘之礼。’太妃泣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因而公卿将士,尽奔走於门下,估计夤缘,儼如负贩,仰息望尘,不可算数。”⒊犹言望
    • 20.
      款缓释义:⒈徐行貌。唐 元稹《野节鞭》诗:“春来信马头,款缓花前轡。”⒉延缓,延迟。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今衅已成,代北 各屯兵马境上,争论逾年未决。横使再至,事归朝廷自当之,则恐理难款缓,便要可否。”

邵伯(shao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邵伯是什么意思 邵伯读音 怎么读 邵伯,拼音是shào bó,邵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邵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