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坦 [shì tǎn]
1. 英语stamp的译音。邮票。曾通行于香港等地的粤方言中。
士坦 引证解释
⒈ 英语stamp的译音。邮票。曾通行于 香港 等地的 粤 方言中。
士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正教释义:也叫正教、希腊正教。基督宗教的一派。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以罗马教皇为首的罗马公教会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 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后者自称正教,意为正宗的教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欧。
- 2.
东罗马帝国释义:4世纪从 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部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建在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名拜占庭帝国。中国古代史籍称为大秦。国势盛时疆域跨欧、亚、非三洲。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 3.
伊斯坦布尔释义:土耳其城市。位于该国西北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城市。扼黑海出入门户。人口629万(1990年)。是世界历史名城,全国最大城市,也是全国最大港口和运输、贸易、文化中心。古名拜占庭,旧名君士坦丁堡。
- 4.
星期一释义: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1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7天的英文名称是Sunday(星期天)、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Wednesday(星期三)、Thursday(星期四)、Friday(星期五)、Saturday(星期六)。
- 5.
正教释义:基督教的一派。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命为“正宗的教会”,所以叫正教或东正教。
- 6.
聂斯脱利派释义:基督教的一个派别。 信奉 君士坦丁堡 主教 聂斯脱利 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 唐 代传入我国,称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