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俚 [bǐ lǐ]
1. 粗野;庸俗。指粗俗的人。
鄙俚 引证解释
⒈ 粗野;庸俗。
引晋 左思 《魏都赋》:“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唐 孟棨 《<本事诗>序》:“拙俗鄙俚,亦有不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然其词鄙俚,殆可笑噱。”
鲁迅 《热风·随感录十七》:“高雅的人说:‘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
⒉ 指粗俗的人。
引《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太祖 遂为 魏公 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凡诸云云,皆出自鄙俚。”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鄙俚重之,以为异饌也。”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岳》:“而其事出鄙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
国语词典
鄙俚 [bǐ lǐ]
⒈ 质朴、粗俗。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非疏粝之士所能精,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
近鄙俗 庸俗
鄙俚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高雅释义:高尚,不粗俗:格调高雅。谈吐高雅。
鄙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伧语释义:指鄙俚的文辞。
- 2.
伧靡释义:鄙俚淫靡。
- 3.
侨鄙释义:鄙俚造作。侨,同“乔”。
- 4.
变风释义:⒈指《诗经》“国风”中邶至豳等十三国的作品。⒉谓改变、摧弱鄙俚的诗风,恢复《诗经》的传统。⒊泛指民歌。
- 5.
妄诞释义:⒈虚妄不实。《汉书·朱买臣传》:“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视其印,会稽 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朱子语类》卷二七:“圣人虽有心,也自是不欺誑,不妄诞。”⒉荒诞不经。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二:“本事词载榴花事极鄙俚,诚为妄诞。”《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尝思圣人之不语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诞而不足为训。”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⒊狂妄,放肆。明 朱鼎《玉镜台记·王敦
- 6.
河市乐释义:河市艺人演奏的杂戏。《续谈助》卷三引 宋 王曾《沂公笔录》:“宋 城南抵 汴渠 五里,有东西二桥,居民繁伙,倡优亦众,然率多鄙俚,为高伶人所轻誚,每宴饮乐,必效其朴野之态以为戏玩,谓之‘河市乐’。迄今俳优常有此戏。”
- 7.
猥僻释义:犹鄙俚。
- 8.
笑具释义:笑柄,笑料。 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青州 王大夫 尝守 舒 丹 二州,为诗极鄙俚,每投献当路,得之者留以为笑具。”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越情·不校侮嫚》:“景融 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了 天顺 六年,鲜于同 五十七岁,鬢髮都苍然了,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那些后生见了他,或以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为笑具,就而戏之。”
- 9.
衙头释义:宋 时指 金 人统帅所在的营帐。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余在 鄜延 时製数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一:‘先取 山西 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看 秦 塞低如马,渐见 黄河 直北流。’”宋 陆游《秋夜泊舟亭山下》诗:“羽檄未闻传塞外,金椎先报击衙头。”自注:“闻虏酋行帐为壮士攻,几不免,虏语谓酋所在为衙头。”
- 10.
语録释义:⒈文体名。某人或多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唐 刘知几《史通·书志》:“作者犹广之以《拾遗》,加之以《语録》。”《旧唐书·经籍志上》有 孔思尚《宋齐语録》十卷。宋 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尝记 东坡 自言,少年时,与其父并弟同读 富郑公《使北语録》。”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语录》:“佛书初入中国,曰经、曰律、曰论,无所谓语録也。达磨 西来,自称‘教外别传直指心印’。数传以后,其徒日众,而语録兴焉。支离鄙俚之言,奉为鸿宝,併佛所説之经典,亦束之高阁矣。”⒉宋 儒讲学,门徒记录当时言辞,亦称语录。据《宋史·艺文
- 11.
鄙俚释义:粗俗;浅陋:文辞鄙俚,不登大雅之堂。
- 12.
鄙俚浅陋释义: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 13.
鄙词释义:鄙俚之词。
- 14.
鄙质释义:谓鄙俚质朴。
- 15.
鄙靡释义:鄙俚柔弱。
- 16.
陋曲释义:粗俗鄙俚的歌谣。
- 17.
陋野释义:⒈荒诞不经。 ⒉鄙俚粗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