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贤 [bì xián]
1. 埋没贤能的人。
蔽贤 引证解释
⒈ 埋没贤能的人。
引《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羣臣比周而蔽贤。”
晋 傅玄 《傅子·检商贾》:“一臣蔽贤,则上下之道壅。”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蔽贤则以为不祥,抑才则以为窃位。”
国语词典
蔽贤 [bì xián]
⒈ 埋没贤才,不使上知。
引《国语·齐语》:「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蔽贤绝道,故灾异至绝世也。」
蔽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条释义: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
- 2.
浮云蔽日释义:浮云遮住太阳。 比喻奸臣当道,坏人掌权。汉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3.
灾沴释义:⒈指自然灾害。 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礼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凶咎,然后神圣允塞,灾沴不至矣。”唐 罗隐《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诗:“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清 严允肇《哀淮人》诗:“何时灾沴息,躬耕乐行休。”⒉指伤害。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蔽贤抑才至於千万国、千万年……其为大不祥,蔽塞天地,灾沴万物,孰有大於是歟?”
- 4.
行用释义:动用;使用。《管子·地图》:“不敢蔽贤有私,行用货财,供给军之求索。”郭沫若 等集校:“‘行用’犹动用或移用。”《宋史·律历志一》:“昭素(吴昭素)、莹(徐莹)二历,以 建隆 癸亥以来二十四年气朔验之,颇为切準。復对验二历,惟 昭素 历气朔稍均,可以行用。”邹鲁《中国同盟会》:“惟军需浩繁,军事用票,只能行用于军队权力所及之地,其与外国交涉,仍须用实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