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困 [zāo kùn]
1. 遭遇困境;遭受穷困。
遭困 引证解释
⒈ 遭遇困境;遭受穷困。
引《禅真逸史》第二七回:“趁 杜伏威 遭困,你可如此如此,以解其围,乘机创业。”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当初父亲存日,也曾周济过别人,今日自己遭困,郤谁人来周济我?”
遭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困阨释义:同“困厄”。 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八》:“林(杜林)尝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独宝爱之。每遭困阨,自以不能济於众也,犹握把此经,独叹息曰:‘古文之学将絶於此邪?’”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盖士方穷时,困阨閭里。”清 唐甄《潜书·思愤》:“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阨的症结。”
- 2.
在莒释义:春秋 时,齐国 发生内乱,公子小白 流亡于 莒,返国后登君位,是为 桓公。 又 战国 时 齐闵王 遇杀,其子 法章 变姓名,为 莒 太史家庸夫。太史敫 女怜之,常给其衣食。法章 终被立为 襄王。后因称往昔受厄遭困为“在莒”。宋 虞俦《卧病枕上再用韵》之二:“飘然儻随归田赋,食蘖毋忘在 莒 时。”清 钱谦益《送何士龙南归》诗:“人生如嗜味,患难宜饱尝。阨 陈 良亦乐,在 莒 安可忘。”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同治 三、四年,皖南 到处食人……今兵事大定,年穀屡丰,愿有位者无忘在 莒 也。”
- 3.
憎命释义:憎恶命运(亨通)。语出 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杨伦 笺注:“文人多遭困躓,反似憎命之达者,即诗能穷人意。”明 孙柚《琴心记·狱中哀泣》:“文章憎命欲如何,始信无阶有网罗。”《花月痕》第二回:“祖士雅 气概激昂,桓子野 性情悽惻,痴珠 兼而有之。文章憎命,对策既摈於主司,上书復伤乎执政。”参见“文章憎命”。
- 4.
簪蒿席草释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东观汉记·杜林传》:“﹝ 杜林 ﹞於 河西 得漆書古文《尚書經》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經。寄 隗囂 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