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1)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组词】:融化。融解。消融。(2) 调合,和谐。【组词】:融合。融洽。融汇贯通。其乐融融。(3) 流通。【例句】:融泄(飘动,浮动)。金融(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4) 长远、永久。【例句】:融裔(形容声调悠长)。
huì kuài,(1) 总计。【例句】: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2) 姓。
guàn,(1)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例句】:“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2) 穿,通,连。【组词】:贯穿。贯串。贯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贯而入。(3) 古同“惯”,习惯。(4) 原籍,出生地。【组词】:籍贯。(5) 姓。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1. 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例但见一个事是一个理,不曾融会贯通。——宋·朱熹《朱子语类》
英[ 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 ]
3. 也作“融汇贯通。”
⒈ 谓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参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引《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於此。”
清 冯桂芬 《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先生之注,以形为经,以声为纬,又以説解为经,以羣经传注为纬,融会贯通,虚空粉碎,发一凡,起一例,无一部一文不如网之在纲,珠之贯串,实他人所不能及。”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民间的、民族的、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现代的,他都广泛吸收,融会贯通。”
亦省作“融贯”。 明 李贽 《<龙谿先生文录抄>序》:“盖先生学问融贯,温故知新,若沧洲瀛海,根于心,发于言,自时出而不可穷,自然不厌而文且理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近人 江慎修 融贯 中 西测算,兼能製造奇器。”
⒉ 融合无隔阂。
引孙犁 《<秀露集>后记》:“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 日 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 日 生活融会贯通。”
⒈ 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
引《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序》:「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陈立传》:「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反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1.他深入钻研,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地步。
2.如果我把这些课本上的知识都能融会贯通,只要考试的时候细心点,考个高分就是易如反掌的事。
3.学习任何知识都得讲究融会贯通,不能单靠死记硬背。
4.你要想把知识掌握得融会贯通,起码把这些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
5.你如果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那就不是真学问。
6.研究学问,能做到融会贯通,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7.他把学习和实践融会贯通了。
8.我们应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开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9.而在备考后期更是重要,要特别将重点熟记与融会贯通。
10.要没有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11.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标准应该是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12.我尽管已把全部经文都记熟了,因缺少名师指点,也还是无法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13.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14.你照我的方法去读,自然可以融会贯通,不会只是囫圇吞枣而已。
15.在学习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不要只是生吞活剥一些知识。
16.新知识会以新颖、或许奇妙的方式与旧知识融会贯通。
17.你照我的方法去读,自然可以融会贯通,不会只是囫囵吞枣而已。
18.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9.我们学习要狠下功夫,不断努力,并且使自己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