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教 [zhī jiào]
1. 只使。只要。
只教 引证解释
⒈ 只使。
引后蜀 毛熙震 《河满子》词:“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时见纤琼。”
⒉ 只要。
引《朱子语类》卷一一八:“先生笑曰:‘早间一服术附汤,午后又一服清凉散。’復正色云:‘只教读诗书便好。’”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只教你能保持你现在的这种纯洁的精神,只教你能有如现在想进大学读书一样的精神来宣传你的理想,难保你所属的一师一旅,不为你所感化。”
国语词典
只教 [zhī jiào]
⒈ 只使。
引五代十国后蜀·毛熙震〈河满子·嫩疑花拆〉词:「相望只教添怅恨,整鬟时见纤琼 。」
⒉ 只要。
引《朱子语类·卷一一八·训门人六》:「先生笑曰:『早间一服木附汤,午后又一服清凉散。』复正色云:『只教读诗书便好。』」
只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为师释义:顾名思义,就是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
- 2.
为头释义:⒈从头;开始。金 段克己《鹧鸪天》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为头儿对府尹説详细,只教他欠身的立起银交椅,惊杀了两行公吏。”《三国志平话》卷上:“当日起军,从 扬州 广寧郡 为头,逢一村,收一村;逢一县,收一县;收讫州府不知其数。”⒉领头。《元典章·刑部三·谋叛》:“今后做歹的人,为头儿处死,财产人口断没。”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拏下。”《水浒传》第十五回:“那伙强人,为头的是个落第举子,唤做 白衣秀士 王伦。”
- 3.
只教释义:⒈只使。后蜀 毛熙震《河满子》词:“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时见纤琼。”⒉只要。《朱子语类》卷一一八:“先生笑曰:‘早间一服术附汤,午后又一服清凉散。’復正色云:‘只教读诗书便好。’”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只教你能保持你现在的这种纯洁的精神,只教你能有如现在想进大学读书一样的精神来宣传你的理想,难保你所属的一师一旅,不为你所感化。”
- 4.
巡军释义:巡查、捕盗的士卒。《元典章·刑部十三·失盗》:“钦依先帝圣旨体例,限一年教巡军每根巡贼人,一年不获,只教巡军诸人相赔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走去转湾巷口,叫将四箇人来,是本地方所由,如今叫做连手,又叫做巡军。”《英烈传》第七十回:“良辅 着人夜半縋城,往 寧夏 求救,又被巡军所拿,於是音信隔絶。”
- 5.
急景释义: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唐 曹邺《金井怨》诗:“西风吹急景,美人照金井。”宋 楼钥《次韵翁处度同游北山》:“我携旧纪访陈迹,止恐急景不得延。”元 高士谈《次伯坚韵》:“急景只教人貌改,沧溟不放酒杯深。”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春天的急景,已经快晚了的五点钟的时候,我点了一枝蜡烛,在那里安放几本刚从栈房里搬过来的破书。”参见“急景凋年”、“急景流年”。
- 6.
打十三释义:宋 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 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 7.
搅攘释义:扰乱。《西游记》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 8.
课钱释义:⒈税金。 《旧唐书·玄宗纪下》:“癸卯,停郡县差丁白直课钱。”清 吴长元《宸垣识馀》:“京师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筦收纳。”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崇文门 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⒉卜金。元 王晔《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舖,无非开舖面,掛招牌,抹桌櫈,收课钱。”明 无名氏《精忠记·兆梦》:“[末]我是 岳 府中,请你卜卦。[丑]就去,[末]少待。[禀介相见介老旦]取课钱来。”⒊占卜时用作卜具的钱。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观音课》:“用课钱乎?曰:我自有。”⒋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