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 [yǔ shǒu]
1. 犹言下毒手。
与手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下毒手。
引《宋书·索虏传》:“泰之 等至,虏都不觉,驰入袭之,杀三千餘人,烧其輜重……诸亡口悉得东走,大呼云:‘官军痛与手。’虏众一时奔散。”
《南史·张彪传》:“彪 左右 韩武 入视, 彪 已苏,细声谓曰:‘我尚活,可与手。’於是 武 遂诛 稜。”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化及 扬言曰:‘何用持此物出,亟还与手。’”
胡三省 注:“与手, 魏 齐 间人率有是言,言与之毒手而杀之也。”
清 顾炎武 《松江别诸友人》诗:“事危先与手,法定必行诛。”
与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手释义:犹言下毒手。《宋书·索虏传》:“泰之 等至,虏都不觉,驰入袭之,杀三千餘人,烧其輜重……诸亡口悉得东走,大呼云:‘官军痛与手。’虏众一时奔散。”《南史·张彪传》:“彪 左右 韩武 入视,彪 已苏,细声谓曰:‘我尚活,可与手。’於是 武 遂诛 稜。”《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化及 扬言曰:‘何用持此物出,亟还与手。’”胡三省 注:“与手,魏 齐 间人率有是言,言与之毒手而杀之也。”清 顾炎武《松江别诸友人》诗:“事危先与手,法定必行诛。”
- 2.
冕笏释义:礼冠与手版,皆古代王公大官之服饰,因以指仕宦者。《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若闲冗毕弃,则横议无已;冕笏不澄,则坐谈弥积。”吕向 注:“冕笏,官之服饰也。”
- 3.
太阴经释义:太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为阴经之最表层。
- 4.
机杖释义:几案与手杖。老年人平时以几靠身,以杖扶持,故喻年迈。机,通“几”。三国 魏 嵇康《思亲诗》:“望南山兮发哀嘆,感机杖兮涕汍澜。”
- 5.
枷杻释义:⒈木枷与手械。带于囚犯颈项、手腕的刑具。⒉谓带枷、上手械。
- 6.
激讦释义:⒈激烈率直地揭发、斥责别人的隐私、过失。汉 崔瑗《司隶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无云我贵,苟任激訐,平阳玄默,以式百辟。”《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唐 孟棨《本事诗·怨愤》:“吴武陵 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訐,为人所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兹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訐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⒉激烈昂扬。唐 刘禹锡《竹枝词》序:“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 7.
燕尾牌释义:盾的一种。因牌旁上分两歧,形如燕尾,故名。其长与手牌相似,但阔不满尺,背如鲫鱼,故侧身前逼,虽当利刃而不能断。其体轻,运用如鸟翼,可避矢石。见 明 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牌》。
- 8.
牋啓释义:下达上的笺记、书启。《新唐书·百官志一》:“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牋,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启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启,故谓手书为小简。”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文学科,凡诗文词赋章奏牋启之类皆属焉。”
- 9.
笺启释义:⒈下达上的笺记和书启。⒉牋啓:下达上的笺记、书启。《新唐书·百官志一》:“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牋,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启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启,故谓手书为小简。”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文学科,凡诗文词赋章奏牋启之类皆属焉。”
- 10.
股掌释义:⒈大腿与手掌。⒉犹股肱。比喻辅佐君主。
- 11.
脚手释义:⒈脚与手。人的上下四肢。⒉犹手脚。谓暗中采取的行动。⒊犹爪牙。指能听候调遣者。⒋人为的痕迹。特指文辞手法。
- 12.
账务释义:账务是指实现会计处理进行原始单证的收集、整理、记载、计算、结报等会计处理的具体事务,它要求规范、准确,保证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从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来看,账务处理有手工账务处理和计算机账务处理两种形式;计算机账务处理是与手工账务处理的延伸与发展,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
- 13.
通关手释义:俗称手纹与手指平行者为“通关手”。
- 14.
鳄鱼法则释义:经济学交易技术法则之一,也叫“鳄鱼效应”,它的意思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有点类似虎怒决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