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敌 [liào dí]
1. 估量、判断敌情。
料敌 引证解释
⒈ 估量、判断敌情。
引《吴子·料敌》:“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
唐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诗之二:“料敌知机在方寸,不劳心力讲《阴符》。”
清 朱琦 《关将军挽歌》:“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櫓万艘屯 虎门。”
国语词典
料敌 [liào dí]
⒈ 衡量敌情。
引《文选·颜延年·阳给事诔》:「料敌厌难,时惟阳生。」
《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料敌制变,万里无差。」
料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索释义:指年成的好坏。 清 孔尚任《海光楼记》:“古人好为危楼雄臺,据高临远,非必骋肆心目也。或以望云气,占丰索,或以扼险料敌,或瞻闕怀乡,寄其忠孝之意。”
- 2.
劝赏释义:⒈乐于行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杜预 注:“乐行赏而惮用刑。”《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刑,此坚陈之士,可以持久。”⒉奖赏。《尉缭子·兵教上》:“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唐 韩愈《上宰相书》:“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宋 岳飞《奏辞建节第四札子》:“方今戎马侵扰,而误恩若加於人,深虑名器不重,劝赏不实,何以厌服公议?”
- 3.
开新释义: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明 李本《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阿英《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 4.
救患释义:救解祸患;救济患难。 《左传·僖公元年》:“夏 邢 迁于 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白起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 应侯。”《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务於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
- 5.
断敌释义:料敌。判断敌情。
- 6.
旧人释义:⒈谓年高德劭的旧臣。《书·盘庚上》:“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孔 传:“先王谋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明 张居正《请乞优礼耆硕以光圣治疏》:“如蒙皇上俯念 阶 为先朝元辅,当代旧人,特勅该部查照 嘉靖 年间事例,差行人一员賫勅前去存问,仍量加赏賚,用示优崇。”⒉久于其位的人;原有的人员。唐 张九龄《敕四镇节度使王斛斯书》:“卿彼诸将,皆是旧人,既諳山川,又能料敌。”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⒊旧交;故人。汉 王充《论衡·问
- 7.
死志释义:效死的决心。 《左传·定公四年》:“楚 瓦 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吴子·料敌》:“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宋 陈善《扪虱新话·张巡许远刘昌守城》:“士有死志,故能守。”
- 8.
淹久释义:⒈长久。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若值明智之师,且欲详观来者变态,试以淹久。”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準,乃採经籍古义以为问目。”《旧唐书·窦建德传》:“今顿兵 武牢 之下,日月淹久,徒为自苦,事恐无功。”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虽上自 周 孔,下逮 嬴 刘,其病已淹久矣。”⒉久留。《左传·宣公十二年》:“二三子无淹久。”《吴子·料敌》:“师既淹久,粮食无有。”《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我放一条生路,汝速速回军,无得淹久于此。”⒊谓久未升迁。宋
- 9.
狭路释义:窄小的路。《吴子·料敌》:“险道狭路,可击。”晋 刘琨《重赠卢谌》诗:“狭路倾华盖,骇駟摧双輈。”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词:“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
- 10.
营平释义:指 汉 营平侯 赵充国。 汉 扬雄《赵充国颂》:“营平 守节,娄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唐 张说《送赵颐真郎中赴安西》诗:“老夫操别翰,承旨颂 营平。”清 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杨雄 颂 营平 中兴作武,而功名亦与其年俱永。”
- 11.
边保释义:犹边防。 宋 宋祁 《贺吕待制启》:“至于边保盈虚,士夫臧否,料敌人有以进退,繫今日所以安危,必为上言,以救时弊。”
- 12.
遁饰释义:欺蒙掩饰。清 林则徐《拿获越狱人犯郑毛子审明定拟折》:“严詰不移,案无遁饰。”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每届年终,将交涉各案……互相考证,庶枉直是非无能遁饰。”郑观应《盛世危言·间谍》附录《申报·行军以间谍为先》:“欲料敌情,使无遁饰,岂有他道哉?亦在乎多派间谍而已矣。”
- 13.
险阸释义:⒈亦作“险厄”。指险要之处。《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汉书·晁错传》:“曲道相伏,险阸相薄,此剑楯之地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转战而入,连夺险阸。”⒉危险,险阻。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在水帘后潜渡时,遂无多大险厄。”⒊艰难困苦。《史记·晋世家》:“晋侯 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阸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⒋险恶。《后汉书·冯衍传下》:“悲时俗之险阸兮,哀好恶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