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来报 来报的意思
láibào

来报

简体来报
繁体來報
拼音lái bào
注音ㄌㄞˊ ㄅ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i,(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组词】: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组词】:从来。向来。(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组词】:来年。将来。来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例句】:二百来头猪。(5) 做某个动作。【组词】:胡来。(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例句】:大家来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例句】:昨天他哭来。(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上来。(9) 表示发生。【例句】:暴风雨来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例句】: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例句】:八月里来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13) 姓。

bào,(1) 传达,告知。【组词】: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例句】: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3) 回答。【组词】: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组词】:报应。

基本含义

指事情或消息传达到了,或者某种结果已经出现。

来报的意思

来报 [lái bào]

1. 佛教语。谓来世的果报。

来报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来世的果报。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论》:“徵昔因则如见往业,覈当果则已示来报。”


来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徳报德释义:用恩惠来报答恩惠。
    • 2.
      传板释义:敲击悬板等以传报或发号令。《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不料是日还在眠床上,外面就传板进来报。”《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这人姓 季 名 遐年 ……见和尚传板上堂吃斋,他便也捧着一个鉢,站在那里,随堂吃饭。”
    • 3.
      使人释义:⒈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萧红《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⒉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
    • 4.
      公报私仇释义:借公事来报个人的仇。 也说官报私仇。
    • 5.
      吏人释义: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唐 韩愈《柳巷》诗:“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阎都督 ﹞分付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⒉泛指当官的人。唐 岑参《送李郎尉武康》诗:“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姚华《论文后编》:“以视吏人言事,与学者论辨之作,务趋简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势亦弗敌。”⒊官吏与庶民。《后汉书·袁安传》:“除 阴平 长、任城 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 6.
      吐珠释义:据《淮南子·览冥训》“隋侯 之珠”汉高诱 注载,隋侯 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后因以“吐珠”喻报恩。
    • 7.
      哨船释义:巡逻警戒的船只。 元 张之翰《再到上海》诗:“下海人迴蕃货贱,巡盐军集哨船多。”《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 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夏招讨 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清史稿·兵志六》:“外海战船哨船,自新造之年为始,三年后,以次小修大修。”
    • 8.
      复命释义:执行命令后回来报 告。也指一般的回报。
    • 9.
      失信招祸释义:⒈世传公冶长。 ⒉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⒊来报,曰:“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⒋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长无以对.-------------------。
    • 10.
      庇翼释义:庇护。元 刘祁《归潜志》卷四:“上知其忠,常庇翼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
    • 11.
      当刻释义:时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谁知这个当刻,家人又来报三少奶奶跟马夫逃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谁知这个当刻儿,又出了调动:那位 两江 制臺调了 直隶 总督。”
    • 12.
      心苗释义:⒈心,内心。元 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每日逐朝,记在心苗,办着一片虔心把香烧,将恁那恩来报。”明 杨珽《龙膏记·巧遘》:“镇日繫心苗。忆 飞琼 下碧霄,怕愁多瘦损如花貌。”清 金农《石闾晓起将游洞阳山中》诗:“眼界明来千嶂失,心苗开处九关通。”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她衰老的不光是外表,还有她那棵正在壮年的心苗。”⒉心意,心思。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三百口全家老少尽行诛剿,并没那半个儿剩落,还不厌你心苗。”明 张四维《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许杰《赌徒吉
    • 13.
      报命释义:⒈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书信中亦用作谦词。⒉犹报聘。
    • 14.
      报晓释义:用声音使人知道天已经亮了:晨鸡报晓。远远传来报晓的钟声。
    • 15.
      报考释义:报名投考:报考师范学院。有一千多名学生前来报考。
    • 16.
      报聘释义:谓派使臣回访他国。《左传·宣公十年》:“秋,刘康公 来报聘。”《北齐书·后主纪》:“秋九月丙申,周 人来通知,太上皇帝詔侍中 斛斯文略 报聘于 周。”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命宰相择报聘者,时虏情不可测,羣臣皆莫敢行。”
    • 17.
      招纸释义:招贴。《说岳全传》第六三回:“元帅归天,乃是腊月除夕之事,所以无人知道。不如写一招纸,贴在驛门首。如有人知得尸首下落,前来报信者,谢银一百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卖书,外头街上贴的萃文斋招纸,便是他的。”茅盾《手的故事》十四:“中心小学附近有两个闲人研究这些新贴的广告。穿长衣的一位歪着头说:‘哦,街东的,全是两张一排,街西的只贴一张。哈哈,招纸带得不多,送不起双份了。’”
    • 18.
      掸尘释义:⒈洗尘。《红楼梦》第十六回:“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説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⒉大扫除。柯灵《春节书红》:“一是掸尘,就是在春节以前,出动全家,里里外外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以便干干净净过新年。”
    • 19.
      时辰台释义:古代置于衙门和驿站前用来报时的设备。
    • 20.
      杀身报国释义: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 亦作“杀身救国”。

来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徳报德释义:用恩惠来报答恩惠。
    • 2.
      传板释义:敲击悬板等以传报或发号令。《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不料是日还在眠床上,外面就传板进来报。”《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这人姓 季 名 遐年 ……见和尚传板上堂吃斋,他便也捧着一个鉢,站在那里,随堂吃饭。”
    • 3.
      使人释义:⒈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萧红《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⒉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
    • 4.
      公报私仇释义:借公事来报个人的仇。 也说官报私仇。
    • 5.
      吏人释义: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唐 韩愈《柳巷》诗:“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阎都督 ﹞分付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⒉泛指当官的人。唐 岑参《送李郎尉武康》诗:“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姚华《论文后编》:“以视吏人言事,与学者论辨之作,务趋简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势亦弗敌。”⒊官吏与庶民。《后汉书·袁安传》:“除 阴平 长、任城 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 6.
      吐珠释义:据《淮南子·览冥训》“隋侯 之珠”汉高诱 注载,隋侯 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后因以“吐珠”喻报恩。
    • 7.
      哨船释义:巡逻警戒的船只。 元 张之翰《再到上海》诗:“下海人迴蕃货贱,巡盐军集哨船多。”《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 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夏招讨 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清史稿·兵志六》:“外海战船哨船,自新造之年为始,三年后,以次小修大修。”
    • 8.
      复命释义:执行命令后回来报 告。也指一般的回报。
    • 9.
      失信招祸释义:⒈世传公冶长。 ⒉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⒊来报,曰:“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⒋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长无以对.-------------------。
    • 10.
      庇翼释义:庇护。元 刘祁《归潜志》卷四:“上知其忠,常庇翼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
    • 11.
      当刻释义:时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谁知这个当刻,家人又来报三少奶奶跟马夫逃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谁知这个当刻儿,又出了调动:那位 两江 制臺调了 直隶 总督。”
    • 12.
      心苗释义:⒈心,内心。元 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每日逐朝,记在心苗,办着一片虔心把香烧,将恁那恩来报。”明 杨珽《龙膏记·巧遘》:“镇日繫心苗。忆 飞琼 下碧霄,怕愁多瘦损如花貌。”清 金农《石闾晓起将游洞阳山中》诗:“眼界明来千嶂失,心苗开处九关通。”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她衰老的不光是外表,还有她那棵正在壮年的心苗。”⒉心意,心思。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三百口全家老少尽行诛剿,并没那半个儿剩落,还不厌你心苗。”明 张四维《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许杰《赌徒吉
    • 13.
      报命释义:⒈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书信中亦用作谦词。⒉犹报聘。
    • 14.
      报晓释义:用声音使人知道天已经亮了:晨鸡报晓。远远传来报晓的钟声。
    • 15.
      报考释义:报名投考:报考师范学院。有一千多名学生前来报考。
    • 16.
      报聘释义:谓派使臣回访他国。《左传·宣公十年》:“秋,刘康公 来报聘。”《北齐书·后主纪》:“秋九月丙申,周 人来通知,太上皇帝詔侍中 斛斯文略 报聘于 周。”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命宰相择报聘者,时虏情不可测,羣臣皆莫敢行。”
    • 17.
      招纸释义:招贴。《说岳全传》第六三回:“元帅归天,乃是腊月除夕之事,所以无人知道。不如写一招纸,贴在驛门首。如有人知得尸首下落,前来报信者,谢银一百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卖书,外头街上贴的萃文斋招纸,便是他的。”茅盾《手的故事》十四:“中心小学附近有两个闲人研究这些新贴的广告。穿长衣的一位歪着头说:‘哦,街东的,全是两张一排,街西的只贴一张。哈哈,招纸带得不多,送不起双份了。’”
    • 18.
      掸尘释义:⒈洗尘。《红楼梦》第十六回:“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説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⒉大扫除。柯灵《春节书红》:“一是掸尘,就是在春节以前,出动全家,里里外外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以便干干净净过新年。”
    • 19.
      时辰台释义:古代置于衙门和驿站前用来报时的设备。
    • 20.
      杀身报国释义: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 亦作“杀身救国”。

来报造句

1.来报纸喧腾一时的影星绯闻事件,原来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2.他们两家,有一个时期拔来报往,相当密切,现在却成了冤家对头。

3.对你的大恩大德,我愿效犬马之劳来报答。

4.他虽然年少,却有着将来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

5.春天到了,小燕子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报信。

6.责任是什么?对于中年人来说,责任是承前启后,瞻养老人,教育儿女。责任是什么?对于青年人来说,责任是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报效社会。责任是什么?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责任是努力学习好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将来报

7.我为了得到好成绩,为了报答老师和父母,为了将来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

8.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9.来报纸喧腾一时的影星緋闻事件,原来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10.我们要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深恩。

11.自从搬到这个小区住后,我和她就拔来报往,每天都能见上面。

12.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它的花朵来报答。

13.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急来报佛脚,应付考试,那是不巩固的。

14.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15.你幸福的笑脸还未从中秋节的喜庆气氛中平伏下来,国庆节又来报喜了!愿这样喜庆连连的旋律永远与你相伴。

16.他是个孤儿,是人民把他养育长大的,他立下了捐躯报国之志,准备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17.我愿为奴为仆做牛做马,结草衔环来报答您的恩情。

18.我今天不是来报仇雪恨的。

来报(laib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来报是什么意思 来报读音 怎么读 来报,拼音是lái bào,来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来报造句子